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神话传说- 【南传上座部佛教】(4/5)

文/五色神光
神话传说 | 本章字数:1962  | 神话传说txt下载 | 神话传说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我的美女班主任秘密花园爵墓驭王骁宠清泪醉猎心功夫教师火血我亲爱的哥哥大人们假太监神医毒女:逆天四小姐我的无限水晶宫
的宗教仪式和物质化的典礼,就可以传到全世界。这是因为人们事先从教法修行中得到极大的喜悦,甚至一开始只是抱著尝试接触上座部佛教的心态,也会得到极大的喜悦,佛教史中有许多这种例子。以上是上座部佛教与迷信不同的第三项特色。

[佛教三宝的真义]

四、把人所具足的三宝当作开启智慧的目标,取代依赖有神教信仰中的外在上帝,因此这是智慧之神,而非信仰之神。上座部佛教的三宝可取代有神教诸神,这具有二层意义。就适合初学者理解的通俗意义来说,三宝是指:(一)佛:靠自力觉悟并弘扬所悟之法的人。(二)法:佛陀证悟并弘扬的究竟真理,是为了让每个如法修行者都能学习、修持并证悟而达到解脱。(三)僧:听闻、体解、修持并证悟法的人。简单地说,佛是证悟并弘扬法的人;法是以文字呈现说明有关修行和证悟的种种方法;僧是所作所为都依据佛陀教诲的人。这种三宝在通俗意义上可称为佛教的三位一体——上帝所化现的三种相。根据佛教说法,其意义如下:上帝(即通俗意义的佛性);使人成为上帝,并使人与上帝合而为一的事物(也是佛性);已经或有能力与上帝合而为一的人(具有佛性的人)。

但从针对深入了解者说的奥妙意义而言,本质上只有一宝,就是纯洁、清净与宁静的究竟安乐的本质。当心净化到某种程度时,它就会在心上显示出来。它是真正的宝,或所有宝中之宝,也是使人成为佛、成为僧的宝,这是永恒的法。我为什么会说只有一宝呢?这是因为当我们去研究那位体解并教导法的人(佛陀)时,我们知道他是证得并教导我们认知宁静、清净与纯洁的究竟安乐的本质。就他本人而言,他心中恒常具有这三个特质,而且这是他全部的本质,就因为常驻他心中的是清净等特质,所以他被称为佛陀,如果心中没有这些特质,他就不再是佛陀了。这究竟安乐的本质就是佛陀,而非凡夫,作为基础的身和心只是这究竟安乐的外壳。

至于佛所证悟并弘扬的法,那就是宁静、清净与纯洁的究竟安乐的本质,这些本质时时刻刻都存在他的心中,换句话说,这有三层意义:(一)就理论而言,是得到究竟安乐的道理或方法;(二)就修行而言,是到达究竟安乐的行持过程;(三)最后,就证悟而言,所教导的就是究竟安乐的本质,这是我对它最佳的称呼。因此,佛陀所追寻、发现、证悟并教导的就是究竟安乐的本质。事实上这就是法宝,理论是它的地图,修行是遵循地图的旅行,而证悟就是所要抵达的目的地。

至于那些和佛陀一样已经体解、修行并证悟相同真理(法)的人,他们明白如何得到究竟安乐,也已经修得并证悟究竟安乐。一旦证悟,究竟安乐永远成为他们心灵的本质。这种存在心中的本质,才是僧伽的真义,作为基础的身心,只是究竟安乐的外壳。

根据上述说法,究竟安乐的本质才是佛、法、僧三宝的真义。任何人若能自然证入这种安乐的本质,实质上就能获得三宝,因为他本身就是三宝,而三宝永远属于证悟它的人。

如上所说,不论是通俗意义的三宝或奥妙意义的一宝,对所有佛教徒而言,其地位就像上帝在有神教中的地位一样,获得三宝的人就与上帝——佛教的真正上帝——合而为一,而不需要任何创造、控制与毁灭的作用。如果我们需要一个属于上座部佛教的上帝,我们可经由道路、方法去证悟智慧之神,而非只是让人信仰的上帝。

这就是上座部佛教的第四项殊胜的特质。

结论

我演讲的时间快要结束了,让我利用这个机会做个结论。贵国与我国必须珍惜上座部佛教的纯正佛法和彼此间的友谊,世界上的学者都承认上座部的佛法仍然保有纯正的原始佛教,因此我们应尊重、护持它。八正道是佛法的核心,它使得世界不缺乏阿罗汉,八正道并非遥不可及,只要遵循正确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像一个轻的物体飘浮在海上般,轻而易举地修行。八正道是可用来追求世间和出世间利益的法则,我们决定超脱由烦恼所造成的创造、控制与毁灭的神秘力量,我们希望透过上座部佛教来证入不生、不有、不灭、究竟安乐的涅盘,也希望排除对自我或世间任何上帝的执著,使内心拥有纯洁、清净与宁静的纯正三宝,而没有任何的烦恼。我们所要保持和追求的就是这份理想,而不是其他信仰的任何神只(上帝)。

上座部佛教认为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才能帮助我们,这非常合乎理性并有益于生命,因此,它不是我前面所说的社会大众所沈溺的迷信信仰。我们的宗教有能力对抗并摧毁物质主义的影响,我们正处于去认识、体解、修持并证悟这种修行法,并且可以有效地指导别人,这是因为我们具有崇高的心力,可以了解心灵或意识的秘密,甚至超世俗的智慧。

我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要做犀牛,(这是泰文的习惯用语,我这么说是因为不晓得其他国家的说法。)犀牛无法享受笛子吹奏出的美妙曲子,而出世的真理时时刻刻都在演奏美妙的音乐,如果我们是犀牛就听不到这些音乐。大约西元前五○○年,在哲学家辈出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对犀牛吹笛子,但犀牛却不理睬。赫氏与佛陀同一时代出生,只比佛陀晚几年,他所提出的arhei理

状态提示: 【南传上座部佛教】 --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南传上座部佛教】(4/5) 返回《神话传说》目录下一页:【南传上座部佛教】(4/5)(快捷键→)

推荐阅读刺客皇妃:皇上拿命来澜山历事邪王的绝色一品妃女皇天下之月氏王朝农家小福星穿到明末当皇后皇上,请滚!东山行锦绣盛红妆闺冠太子宠姬:爱妃,往哪跑重生之再世毒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