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听李晟说得如此,大殿里的众人对此又是十分的不解了。
“我不想在硬性规定我们战船具体要达到多少石的水准。朕只想确定这样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战船必须在速度、防御能力、攻击能力上达到怎样的水平。曹魏和孙吴都在研究更强大的战舰,那么我们自然也不能落后。朕认为我们新战舰应该是这样的:航速在顺风的条件下能够达到每时辰七十里,逆风的情况下能保证通过水轮拥有每时辰二十里;能够抵御我方五千石在一里处战舰两轮齐射攻击的坚固,同时可以搭在一百门的八百斤火炮和二十门两千斤的能力。”李晟思索了一下说出了自己标准,“如果我们能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配合上我们大炮,我们将完全在对曹魏和孙吴那儿取得极大的优势。”
“陛下打算给新战舰装备两千斤的大炮?”诸葛亮听李晟说了那么许多顿时明白李晟心中的方案是什么样的:“陛下是想研制一种拥有极佳防御力和极高航速,并拥有极远射程的战舰吧。以这样的战舰来进行作战。我们完全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发动攻击的。如此一来,就像是以前我们拥有床弩而对方只拥有弓箭一般,因为我们是在敌方的射程之外对他们发动攻击,是以我们几乎不会受到什么伤害。”
“正是如此。”李晟重重的点了点头:“只要我们的火炮射程比他们的强,我们火炮的威力比他们大,我们战舰的速度比他们快。那我们在战斗中就绝对不会输给他们,只要我们确实是认真的按照当初所计议的那个战列线去布阵的话。”
“陛下英明!”对于这些海战战船的布置问题,真正懂得的人并不多,李晟手下虽然也有许多明白的人,但他们大都是年轻的学子,却是还没有升到尚书这一个级别的,因此在这大殿之上对海军之事熟悉的只有李晟一人。既然李晟自己都说得如此肯定了,那么因为李晟地位,李晟本人的能力,那些对此并不太懂的大臣们自然也只好如此低吟着应了这么一声。
“行了,行了!”李晟似乎很见不得这样的场面,却是连连摆了摆手说道:“这样的话朕听不太惯的,以后还是少说为妙。大殿里的诸位都是朕的亲信臣子,所以也不必闹什么虚礼了。还是继续商议一下针对两国结盟的应对之道吧。嗯,海军的实力需要增强了,那陆军的最后换装也要加快步伐了。在这样危急的时候,孙吴和曹魏那边自然都有能人明白他们之间是绝不可以有不信任存在的,因此他们很有可能尽撤两国边界的防御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这边。可以预想的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敌人会比我们当初所想的强大许多。为此我们需要抓紧时间做好随时迎敌的准备才行。
“陛下认为敌人很快就会对我们发动攻击么?”诸葛亮和徐庶都听出了李晟话中的紧张担忧之意,连忙开口问道。
“难道不是这样吗?”李晟对此多少有些奇怪。
“陛下,曹魏和孙吴才刚刚结盟,尽管有在我们的威逼下不得不如此的团结的紧迫感,但双方之间的势力整合,双方之间水军的整备换装,却还需要一些时日。眼下正是曹丕去世,曹魏国丧之时,曹魏那边是断断不可能因此而对我们进行什么战争举动的。因为那样是对曹丕的不孝,国丧之中不可动刀兵啊。曹魏既然不敢动,那么孙吴自也是不敢动,或许两者之间都会用一些阴谋来对付我们,但大规模的举动却还是不会做的。以曹魏国丧三年而论,我们至少还有三年准备的时间。”诸葛亮微笑着这样向李晟解释道。
“确实如此。”众人皆认真而,肯定的点了点头。
“你们难道就不怕,有万一……孙权那家伙,手下有一个叫做吕蒙的人物,他最擅长的可就是偷袭呢。”李晟觉得有些不妥,顿时开口提醒众人:“可不要忘了兵法的虚实之道啊。当我们认为一切都可能不会是那样的时候敌人却是最有可能对我们发动最致命的一击。这点却是不能不防啊。”
“陛下?吕蒙偷袭的了一时偷袭得了一世吗?若曹丕在时,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们自然要警惕吕蒙的偷袭,但眼下魏国可是在国丧啊。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出兵的,单单以东吴一国之力,就算他们用了偷袭取得了一时的好处。可这偷袭引起的举国之战,孙吴在独自担待的情况下又能支撑多久呢?孙吴的地方是很大,但孙吴的战略纵深并不宽阔。只要在长江沿线突击一番,再拿下建业,东吴也就什么也所不得了。孙权并不是傻子,对于这样的事情他是看得很明白的,因此他绝对不会如此轻易的出兵挑起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决战。”徐庶开口给李晟做了这么一通详细的解释。
“这是真的?”李晟隐约中还有些不信。
“确实是如此!”众人皆尽,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似乎可以打十二分的保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9420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94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十二章 结亲)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易飘零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