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这边正为自己的得意“忘形”而觉得不妥,李晟那边自也是为孔明的夸奖而感到不好意思,连连摆手谦逊道:“不敢不敢,我哪里有孔明你说得那样厉害啊。”当身边都只有十分熟悉,只等于兄弟的几个人在的时候,他便会放下那身为君主的矜持,而变得开放起来。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举止和心思,都随着这样的开放而自然的流露出来。
“这些事情在主公你的心中一定盘算了许久吧。之所以没有说出来与我们讨论,只怕不仅仅是因为你所想的东西辄待完善那么简单的事情。恐怕还是因为主公你并不认为我现在已经完全控制的荆南四郡并不适宜按照主公你想的那样进行变革。毕竟,我们这里所说的,所讨论的都是纸上谈兵的东西,究竟能不能实现还有待于现实的检验。若贸然的推广开来,只怕有一个万一之后,我们辛苦了数年的事情会旦夕而废啊。”孔明的羞郝只是一下子的事情,心底始终着如何谋划发展自身实力的他,在将李晟所说的这一切变革手段和自己这边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考虑之后,得出了一个他自己也不怎么愿意看到的结论:“那就是这样的变革需要强大的实力和长久的时间来完成,宜缓而不宜急。否则很有可能因为变革引起的****,而削弱自身的实力,从而让外部之敌入侵自己。”
“哎,这个我知道反正我现在也只是先在这儿和你所说心中的算盘而已。至于具体要怎样做,还需要等整个交州都安定下来之后,再由你和士元他们互相商议着完成呢。这只是一个变革而已,又不是推dao重来,在一张白纸上画画,自然需要稳妥了。攘外必先安内,这可是一句真理,我可不希望为了太过急切的变革而让我自己的实力遭受损失。和曹操、孙权、刘备他们不同,我的根基可是浅薄的很,最多也只能用暴发户来形容吧。”李晟自嘲的笑着说道,孔明说得那些他都明白,自然十分认可孔明对自己的劝解了。
“呵呵,主公明白这点就好。”诸葛亮淡淡的笑了起来,手中的羽扇在烛光的闪耀中轻摇:“主公真的打算在这交州之地进行变革的实验么?”孔明沉默了一会,突然抬起头来问道。
“怎么你认为这里不适合吗?”李晟觉得很是奇怪。
“交州并非久历战乱之地。相反由于中原的****和曹操的南征倒是有不少中原之民来到此处,使得交州成为一块比较安稳的地方。虽然还有士燮和赖恭、吴巨他们在这里争执战斗着,但战斗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只影响到了数个县城,却影响不到郡府一级,对交州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于变革的需求并不是很大。我担心主公若是把这变革直接在这儿实验,是会影响到我们总体战略的。毕竟就主公所说的那样,只有军事实力的强大才能保证我们在这儿统治的安稳。若是我们为了变革而将本身就不多的军队放在这里,只怕我们很难应付接下来形势对军队的需求啊。”诸葛亮认真的想了想,觉得将李晟提出的变革之计用在这交州还是有些不妥。因为变革必然会引起动荡,而动荡必然需要军队的维持。而对于军队人数并不是很大的李晟来说,过于稀少的军队数量已经成为制约他发展的重要麻烦之一。
“这倒是一个麻烦问题。”李晟紧紧皱起了眉头,求问诸葛亮道:“孔明可有解决问题办法?”
诸葛亮挑眼看了李晟一眼,微微的摇了摇头,这才轻笑着道:“这问题很好解决,只看主公有没有决心了。”
“决心?”李晟猛得一愣随即会意过来:“孔明说得可是扩军?”
“正是如此。”诸葛亮重重的点了点头,“我知道主公不愿意扩军是为了用更少的钱去训练更加精锐的部队。只是天下那么大,哪里都需要人马驻守。若是用精锐的军士去干这样的事情,一个是浪费,一个则是没有必要。眼下我们已经拥有了荆南四郡之地,很快也将获取交州,其实力和地盘都到了一个相当的地步,我想该是进一步扩军的时候了。”诸葛亮悠悠的说道。他看得出来,李晟已然心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9420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94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十二章 科举与学堂)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易飘零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