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是如此的感谢国王,其实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这么做就是希望自己和孩子能够远离危险,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王子们此时已是野心重重了,觊觎着自己随时都可能退下的王位。
小奥利西斯在北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母亲为了他的未来倾尽所有,她为儿子日后的未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到他长大时,身边已聚集了一批具有非凡才干的能人志士,如果说那时的查木斯汇聚了全格洲的最具有能力的社会精英,那么奥利西斯身边的幕僚,则是精英中的精英了。
在一班部下的帮助下,几年之间,奥利西斯已经成长为一个手握重兵,拥有万千人民拥护的王子了。他实干经验丰富,比之那些在王城之中坐享其成的兄长们,他不知道比他们高出多少。正是因为这样,奥利西斯耐心的在北方积蓄起自己的势力,到现在,他差的也就只是一个明智的引导者了。
而这个人,卢塞留,适时的到来了。
刺客们的追杀被击退了,然后消息也自此走漏,远在王城之中的王子们纷纷指使地方将领进攻自己的弟弟,奥利西斯的领地。可惜,太晚了,哪怕他们联合起来,也敌不过此时业已成熟,羽翼丰满的奥利西斯了。
他并没有急于进军利亚,而是带着忧心忡忡的卢塞留来到了位于北格的边境线上。在这里,奥利西斯让卢塞留对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并也在这里,开始了自己一生辉煌的旅程。为了赢得万全的胜利,稳固好后方是比急功近利更为长久且更为有效的做法。已经蓄势待发、摩拳擦掌的查木斯国强大的北方骑兵军团自北方三城倾巢而出,一举横扫了整个北格。
长期以来与古查木斯互为敌手的北格第一次遭受如此惨重的失败,这让卢塞留惊讶不已。为何整个国家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被一个“北方”就如此简单的做到了?这到底还是国民利害关系之所致啊。小国寡民,固然不能结成巨大的力量,然而国家的利益高度却能够和国民的生存空间相协调、相一致,利害相同,国与民当然便能团结一致,发挥出强大的威力了。
而此刻的北方,便是如此,却再看这时的整个查木斯,各地皆各有其志,各地的人民的利益竟不能相协调,固何况这样一个大国,到此时,可谓牵一发而动千机,如何能够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运动起来?这样看来,连议政院这样的组织都无法控制局面,也就毫不奇怪了。
北格既平,奥利西斯便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他人所不能及的威望,在将北格的抵抗势力击垮后,他也并没有彻底将其退路断绝,毕竟,凭他此时的实力,再过强大也不可能完全将整个北格置于自己的威服之下。查木斯与北格订立了盟约,北格自此臣服于查木斯,同时在征服之地成立了索亚行省(遍布冰雪的极寒之地)。
在此之基础上,奥利西斯的力量得以大大增强,进军利亚的资本也已具备,现在他能够放心的向南挺进了。
“他已经为自己将来的王业埋下了伏笔。”当时的卢塞留如此在日记中写道。
当北方军团调转船头进击南方时,其他王子们组织起来的联军已经攻入了北方三城之一的迈萨尼亚。然而他们的一路进军却又是如此的像是一场儿戏。奥利西斯有意将他们诱入城中,待到数日之后,当他们沉湎于这轻而易举的胜利所带来的享受之后,他的重甲步兵顺势攻入,毫不费力的俘虏了数万人的大军。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的他们,此刻或许还沉睡在美酒带来的陶醉之中呢。
向利亚进军的战略随即展开。奥利西斯的大胜震动了全国,远在南方的前线军队在数月之后得到这个消息时仍振奋不已,仅仅凭着字面上的几段短促的文字,他们便已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军心一时大振,战局竟然就这样出现了微妙的转变。事实证明,卢塞留的建议是如此的正确,行之有效,舆lùn_gōng势使得奥利西斯的威名顿时在国民心中成为了希望的代名词,尚未成为国王的他此时仿佛已经受到了万众拥戴。而现在需要他完成的使命便是:安定国家,讨平异族。
公元前672年,北方军团兵临利亚城下,此前的他们,兵锋所至,无不一一被安抚下来,奥利西斯的军队纪律严明的名声也传布于期盼和平已久的南方人民当中。也就是在这里,苟延残喘的王子们经历了血腥的争斗,短暂继位的两个国王也几乎在几十天之后就被人们遗忘,心怀鬼胎的地方将领们的军队此时已成为了叛军,他们霸占南方,互相倾扎。岌岌可危的利亚城在大祭司柯勒良的全力保护下才幸免于难,没有遭致自己人的迫害。
叛军心知敌不过北方军,便征用异族雇佣兵,甚至想将他们引至利亚以抵抗奥利西斯的强劲攻势。但这造成的结果只能是――使国家陷入更加深重的混乱。叛军谋夺了国家的权力,竟以国家的名义发号施令,这只能招致国民对他们更加咬牙切齿的唾弃,利亚成为了一座充满暗杀和诋毁的阴谋之城,元老会中的3名元老遭到暗害就是一个可怕的事实,这种局面造成的破坏在日后的岁月中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深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974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97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章 查木斯(4))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左开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