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灵微,唐代著名女冠。《墉城集仙录》谓其年八十而有少容,貌如婴孺,道行高洁,世人号为“花姑”。自唐初来往江浙名山灵洞,常有异鸟灵兽随伴。“有野象中箭来投花姑,姑为拔之,其后每斋前则衔莲藕以前。”
韩西华,亦为一名热爱生命、保护动植物的志愿者。《墉城集仙录》说:“韩西华,不知何许人也。慈爱于物,常行阴功,至于蛸翘微命,皆爱而护之。学道得仙,今在嵩山洞天之中。”
王柯,字仙柯,四川青城横源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九曰:“形状异常,幼颖异拔,俗家巨富,不以经意,长则仁慈好善,见老弱穷困者,恻然衰之,形于颜色,周急施惠。每大雪时,施粒食以济禽鸟。”如此善待万物,道备功满,相传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年)飞升成仙。
马维藩,字介夫,号静元。明万历间安肃人。初为儒生,后遇异人授以方外之传,遂觉悟而入道。《保安府志》说:“维藩素慈祥,乐接引,于芽甲草木、含息蠢动之微,皆不欲伤之。与乡人言惟种阴德、存天理外,无长语。乡人皆敬信之。”
总结以上所述,可见道家、道教中人在保护环境、爱护动物植物、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始终一贯地身体力行。这种优良传统非常可贵,应该总结、继承并发扬光大,使之加入当代世界环境保护运动,成为绿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门派
文章出处:中华五千年网
【字体:】【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道教门派: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
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按地区分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人划分则有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
而今许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崂山教、武当教、闾山教及香港、台湾的民间道教派别。
仙道源流
文章出处:中华五千年网
【字体:】【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想让大家看看中国至今真正的仙道传说来源。故此将此篇奉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远古之事无文字记录,故所有文明惟赖口耳相传,在口耳相传之中,难免岁深月久而失真,神仙之道亦不能免。
有文献记载之后,对于古老之传说,当然可能引用,虽无可考证之史实,亦不妨列为参考。
在传说与事实之间,争议性颇多的,便是神仙道术之渊源。依《庄子。在宥篇》所记,仙道实渊源于广成子。
昔黄帝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于是往见之。由于见面之时,表明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人民;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引来广成子一顿责难,斥之曰:“汝所欲问者,不过是物之质;汝所欲官者,则为物之残。自汝之治天下,云气不待簇便下雨,草木不待枯辄零落,何足以语至道?”于是黄帝辞别,捐天下,筑特室,以白茅为席。闲居三月,复见广成子,不敢问治天下之术,转问修身之道。广成子乃告之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又曰:“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后再曰:“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而形未尝衰。”
以上一段话,乃广成子告诉黄帝修身之理论与方法,在所有的资料中,可称最早且最中肯之叙述。
其次为老子,史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语孔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朽矣,独其言在耳。”推敲这句话之涵义,是否人与骨可以不朽?又如何可以不朽呢?孔子见老子后归来,三日不谈,弟子问之,孔子乃赞老子其犹龙乎?
老子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道家真人】)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