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段史实来看,佛教由印度传到中国,而同时道教也由中国传到印度。不然那逻迩娑婆寐,如何能“素奉道教,得老子真传,以得长生”?他德高望重,并无所干求,又何必说谎?他鹤发童颜也不能是装腔作势。老子“化胡”之说,由此为证,应不是空穴来风。至今,原是印度的佛教,在印度已经没落,而在中国经过道化和儒化后的佛教,成为“中国式的佛教”,亦已化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广义来说,这也未始不是“化胡”的结果。例如“佛”这个字,是中国人的独创。印度话应该称为:不达或不得哈。拼音是budd),印度的释迦牟尼在天上应该是听不懂,不知所云的。“阿弥陀佛”的名号,念了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经》)。正确发音应该是:“啊米达不得哈”。如果念成“阿弥陀佛”,是否还能产生效果?同样,中国人叫“菩萨”,印度文应该称:玻的撒他乏(bodva)。中国人如果喊叫:“菩萨救我”,那印度的”玻的撒他乏”,也应该不知道是谁在叫谁。这三个佛教里最重要的字,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国人独创的名词。诸如此类。除了从前印度的佛教不说,就是《印度教》的教义里面,不是有着浓厚的道教色彩吗?就是德国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与他所用的辩证法,处处都能见到老子的身影。
前些时,有人作过调查研究说,现今世界上最畅销的书籍,第一是基督教的《圣经》,第二是老子的《道德经》。基督教教会和团体为了传教,往往大批赠送圣经,这自然会使圣经的销售量大增。如果从个人自愿购买的角度来看,《道德经》从来没有被人在现今世界上大量赠送。既然如此,那么真正居首位的应该使《道德经》了。即使是居第二位,全世界多少人在读《道德经》?难道读者们不多少受到老子的教导和启发吗?这难道不是一种广义的“化胡”吗?比起从前单化佛教的意义大得多了。中国政府从来没有用“坚船利炮”,到世界上去推广过《道德经》。《道德经》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全凭它自身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学术性,这种发展全是自然而然,很合乎老子本意的。
过去在中国历史里,佛、道两教之争,只限于“辩论”和“打笔墨官司”。最后,言归于好,所谓“佛道一家”。这是非常文明的作风,也是中国式的。不像欧、美,和世界他处宗教间的争执,造成战祸,杀人流血,极为残酷,是千年不解的深仇大恨。
虽说道教的《老子化胡经》已经在元代就绝迹了,凑巧有人又在敦煌卷子中找到了它,可供今人研读。我现在手头就有厚厚的一本英文本的《老子化胡经》!把玩一番之后,想起这部书曾经引起过许多曲折,不禁令人突发思古之幽情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化胡经》的来历】)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