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必须解释两个本观点中提到的问题:
1、电荷为何分布在外层大气?
2、为什么行星会选择性的俘获太阳风中的某种电荷?
对于问题一:基于这样一个常识,如果一个物体带上了电荷,这些电荷必然由于排斥作用而分布于物体的外围。同样,如果行星带上了某种电荷,这些电荷由于排斥作用而分布于行星大气的外围,即外层大气。
对于问题二:我认为太阳风中的正负电荷是等量的,行星是如何选择俘获其中的某种粒子的呢?基于物质拥有电负性(是化学上的概念,和负电荷是两码事),即不同的原子同带电粒子的作用力是不同的。例如:一个中性的氧原子或氧分子,可能会和一个电子或质子发生电磁作用,但他们的作用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氧的电负性大,它必然倾向去俘获一个电子而不是一个质子。同理,钾原子则应倾向俘获一个正电荷而不是一个负电荷。从行星的物质组成来看,氧站49、硅占26、其它金属性比较强的元素的总和也不到20,所以从行星的总体来看,电负性比较强的元素占比较高的比例。并且在行星的外层——行星大气是多种元素组成的混合体,可能是由于物质比例的不均衡,最终导致行星倾向于俘获负电荷。这些负电荷由于前述的原因而集中在行星外层大气(可能是在电离层),当它们随着行星自转而和大气层一起绕地轴做圆周机械运动时,必然产生一个磁场,产生的磁场可能就是行星磁场。
如果有另一颗行星,它的物质组成和行星不同,它就可能带上和行星相反的电荷。即使它的自转方向和行星相同,也有可能形成和行星方向相反的磁场。同理,自转方向不同的行星,也可能会形成和行星方向相同的磁场。
所以,根据上述假说,行星磁场强度应该取决于自转速度、行星半径、大气层厚度等几个因素。
所以,如果使用本假说就很好的和如下现象相吻合:
1、金星为何几乎没有磁场?
2、为何类木行星拥有强大的磁场?
如果根据观点二:压电陶瓷原理,从行星的核心部位压出电荷。或者说,本假说可以说是对假说二的一种发展。也就是:假说二中的恒定电流假说中,虽然解决了电荷的来源问题,但无法解决恒定的电流的推动力问题。因为理论上说,在一个超导的环形导线里,只要有电流产生,如果不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不会停止,也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磁场。所以该理论的观点也遇到了一个问题,即:拥有了超导体,但是没有一个电源,什么为它们提供合适的电压,或者说是什么为它们提供了一个电流的原始推动力的问题。
如果借用该假说的电荷来源,或者说根据压电陶瓷原理。这些聚集的电荷由于行星的自转而做机械运动而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可能就是行星磁场的来源。由于负电荷集中在外围,它的随地球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必然会比内部的正电荷的线速度要大。产生的磁场自然要比内部的要强。内部的正电荷的数量虽然和外围的负电荷基本相等,由于它们位于内部,半径相对比较小,它们随地球自转而拥有的线速度必然比较小,所以它所产生的磁场必然比负电荷产生的磁场弱。虽然磁场方向和负电荷产生的磁场相反,仍不能够完全抵消负电荷所产生的磁场。这样两种方向的磁场的矢量和必然表现为负电荷随行星自转所产生的磁场。
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她的磁场的产生机理应该也是这样的。
【碳行星】
「碳行星」(carbon),又称为「钻石行星」,是一种假设存在的类地行星,其内部拥有钻石内层,而厚度更可达几十公里。该理论由hner首先提出,这些钻石行星可在不少恒星的原行星盘中产生,如果它们真的拥有大量碳元素及缺少氧,它们的演化将与地球、金星及火星这些主要以矽氧化合物的行星截然不同。
据现时的理论推测,这些碳行星会拥有丰富的铁内核,与已知的类地行星相似,而内核上层则由很厚的碳化矽及碳化钛,然後是碳元素层,这些碳元素会以石墨形态存在,如果行星的体积大及有足够压力,碳元素层的底部便能挤压出钻石。碳行星的表面会充满碳氢化合物及一氧化碳,如果有水存在的话,它们更有机会孕育出生命,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机」的标准将以氧元素取代碳元素,这些生物会进食富氧的食物,呼吸富含碳的空气。
绕脉冲星psr1257+12公转的行星或会是碳行星,可能为年老恒星产生碳元素,再经超新星爆发而产生的。而其他可能拥有碳行星的恒星估计会在银河系的中心位置,这些恒星也会拥有充足的碳元素。
【祝融星】
祝融星(法文:vulcain;德文:vulkan;英文:vulcan),也作火神星,是一个假设在太阳与水星之间运行的行星,这个十九世纪的假设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排除。
名称
祝融星的西方名称,源自罗马神话的锻冶之神「vulcanus」。
祝融星假设的出现
祝融星的假设是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行星假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