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那教在宗教lún_lǐ观上,提出了漏入和系缚的理论,他们认为一切有生命的物类其本性是清净、圆满的,但是非生命体的物质却常常形成一种障碍,掩盖着灵魂原有的光辉,使灵魂受着束缚。这种障碍称为业。他们认为业是一种特殊的、细微不可见的物质,这种物质流入灵魂并附着于灵魂即为漏入。业有八类:智业遮盖灵魂的智慧;见业遮盖正确的直觉;受业遮盖灵魂的幸福,滋生苦乐;痴业遮盖正信,产生情欲;寿业决定生命的长短;名业决定身体的特质;种业决定种姓、国籍;遮业决定性力。这八种业是前生所定的(宿作因),它们系缚在灵魂上,要想解脱就得制御。
他们认为制御的方法是持五戒,修三宝,实行苦行。五戒是不杀生、不欺狂、不偷盗、不奸淫、不蓄私财。三宝为正智(正确习解)、正信(正确信仰)、正行(正确实行)。耆那教徒还实行各种苦行,他们认为只有苦行才能排除旧业,使新业不生,达到寂静,使灵魂呈现出原有的光辉,从而脱离轮回之苦,获得解脱。
【经典和礼仪】
耆那教拥有大量宗教历史文献。最古和最重要的经典是“十二安伽”(十二支)。它记录了大雄及其他祖师的言行,于公元前3世纪华氏城第一次结集时整理。后第十二支散佚。454年在伐拉彼第二次结集时,由提婆达希伽尼重新将余下的十一支编集。对于这套经典,白衣派认为是真传,天衣派则认为是伪造。两派共同承认的经典是乌玛斯伐蒂所著的《入谛义经》(一译《真理证得经》)。阐述耆那教哲学的主要论著有:悉檀舍娜·迪伐伽罗的《入正理论》,师子贤的《六大哲学体系纲要》,金月的《行为论》及《他宗三十二颂之鉴评》,摩利舍那的《或然论束》,求娜罗德罗的《思择之光》等。
耆那教徒每年每月都有例行的斋期和繁多的节日活动,如大雄诞生节、赎罪节等。汉译《中阿含·持斋经》还记有其尼犍斋的做法。
印度耆那教的“绝食而死”
耆那教是一个比佛教还要古老的宗教,和佛教类似,其基本教义是灵魂转世,另外还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生命。直到今天,虔诚的耆那教徒为避免吸入昆虫而带面罩,因担心伤害土壤中的生命而拒绝耕种。然而,耆那教也有极具争议的一面,那就是认为绝食至死可加快转世投胎……
在一座普通的房子里,一名妇女躺在地上活活将自己饿死,她没有吃任何食物。
这位名叫什拉德哈·什里的老妇是在进行“萨莱克哈那”(sallekhana,耆那教仪式之一),也就是绝食而死。耆那教徒认为“萨莱克哈那”可令他们的灵魂在重生和死亡的无穷轮回中获得解脱。
老妇以前的名字是阿沙·贾因,什拉德哈·什里是为她灵魂升到天堂新取的名字。当她离开人世时,耆那教的教徒们奔走庆贺。他们认为,通过绝食而死的什拉德哈获得了救赎。什拉德哈的儿子特哈米什·贾因对母亲是自杀的说法很反感。他坚持说“萨莱克哈那”不是自杀,“自杀是可恶的罪过。”
耆那教教徒的总数约400万人,但并不是每个耆那教徒都有权实施“萨莱克哈那”仪式的。他们必须得到高级僧人的准许,只有那些患有不治之症或年事已高身体遭受折磨的信徒才被允许进行这种绝食仪式。如果耆那教徒在世上还有任何牵挂,比如有孩子需要照顾,他们不能这样做。
什拉德哈被认为在这个世上已没有太多“责任”,于是有权开始绝食。特哈米什说,通过绝食,母亲的不治之症可以通过精神疗法得到根除。他说:“母亲此前一直忍受巨大痛苦。看看现在,她还有任何痛苦吗?”什拉德哈一动不动躺在地上,身体由于过于虚弱已动弹不得。什拉德哈的所有孩子与其他亲属一同,为她守夜祈祷。几名妇女坐在什拉德哈身边,轻轻抚摸着她柔弱,消瘦的身躯。
虽然信奉禁欲主义,但耆那教徒在印度社会声望相当高。他们工作努力,脚踏实地,是印度最富有的阶层之一。特哈米什承认,他们一家对其母亲的决定意见不一。他说:“刚开始,我实在难以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属于上层中产阶级家庭,完全有能力支付母亲治病的费用,但她仍决定通过这种方式离开这世界。”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耆那教】)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