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奴隶主统治下,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掠夺,激起犹太民族的强烈反抗。当时发生了多次犹太民族大起义,但都在罗马帝国的残酷地镇压下失败了。特别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奴隶、贫苦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是反抗运动的主力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原来以维护以色列国家的奴隶社会秩序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犹太教已经不能起到团结犹太民族摆脱罗马帝国的统治的作用。所以在巴勒斯坦拿撒勒地区的贫苦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中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宗教思想。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给耶稣施洗礼的约翰,耶稣和他的门徒们等。他们同投靠罗马帝国的犹太教上层权贵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对立。因为新的宗教思想是提倡人人平等、互爱,反对强权统治,而且他们组织民众与犹太教上层权贵作对,所以传播新宗教思想的人都遭到统治阶层的迫害。这些内容在圣经新约四福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中都有记载。如:[祭司长和全公会寻找假见证控告耶稣,要治死他。虽有好些人来作假见证,总得不着实据。]后来,这一派信徒中有许多人遭到杀害,剩下的人被从各个犹太会堂中驱赶出来。但是,新的宗教思想已经得到广大民众的接受,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新教派。它于一世纪五十年代,发展成最初的基督教。从基督教的圣经可以知道,新宗教完全接受了原犹太教的社会规范——犹太民族以色列国家的秩序,同时也接受并扩展了诸如一神论(上帝耶和华是唯一的神)、先知弥赛亚(基督)等犹太教教义。但犹太教领袖一直认为基督教的一些改革思想与犹太教相悖。其实,正因为当时犹太民族是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所以继续宣扬上帝的绝对统治权威,不仅是支持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而且也无法向民众解释上帝为什么不来解救他的子民于苦海。新宗教要利用宗教意识来向民众宣扬他们的思想,所以基督教说真正的先知弥赛亚(基督)已经出现,他就是耶稣,他是上帝的儿子,上帝的意旨由他来宣扬。虽然基督教接受了原犹太教的圣经,但它的一些基本思想的确是不同于原犹太教。在敬拜对象上犹太教只承认上帝,而说上帝许诺的先知弥赛亚(复国救世主)还没有到来,应继续等待。不承认耶稣就是上帝许诺的先知弥赛亚。在宗教思想上,犹太教仍坚持传统的礼仪、律例和典章,如只承认接受割礼的人才是犹太教徒。而基督教简化了犹太教的传统礼仪,对律例和典章也不强**徒必须遵守,而且接受除犹太人以外的任何民族、任何人种。基督教主要强调思想上的信仰和认可,以信仰、希望、爱为思想纲领,特别强调爱上帝,爱世人,以爱为其最根本的准则,称爱之律法为最大律法。在服从性上,基督教特别强调“顺服掌权者”[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教导仆人要服从主人,妻子顺从丈夫,不要与别人争斗等等。这些内容在圣经新约《罗马书》等章节中都有叙述。所以基督教的这种以信仰、希望、爱为主体的宗教思想,对人的社会性的培养、教育上是特别有利,与宗教的基本社会作用有相当的一致性。在国家机器日益完善的社会中,很容易被民众和统治阶层同时接受。这也是基督教以后能在全世界广泛发展,并一直延续几千年而不衰,直至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基督教纲创立的早期(一世纪30~40年代)主要还是为犹太人信奉,被视为犹太教的异端派别。一世纪40年代后期,保罗等人向非犹太人进行传教,基督教会突破犹太民族之界限,相继在叙利亚的安提阿、亚历山大、罗马、君士坦丁堡等地建立教会,在受罗马帝国统治的古代各民族中广泛传播。并且各地的教会吸收当地民族文化,形成各自的为当地民族接受的文化背景。基督教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在思想信仰上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组织上形成日趋完备的教会制度。早期的基督教徒主要是社会下层的奴隶、贫苦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因为基督教教义是不分种族,不分社会地位贫富贵贱,甚至是奴隶只要承认基督信仰,加入教会都可以平等相处,称兄道弟。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基督教会,在教会的组织下进行集体活动。罗马帝国统治阶层认为基督教徒只承认上帝和耶稣为王,会排斥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而且越来越强大的教会组织可能会动摇罗马帝国统治;犹太教上层权贵因为基督教对传统犹太教的改革,以及基督教会反对犹太教祭师的腐败,所以他们都极力压制、迫害基督教。基督教宗教领袖保罗和彼得的被害是典型的代表。在历史上记录的大迫害活动有十次之多,其中尼禄皇帝持续三十年之久迫害浪潮是最厉害的。大批教徒惨遭杀害,许多教堂被查封,财产被没收。然而,统治阶层的政治迫害和ròu_tǐ消灭,不能阻挡更不能禁止基督教发展和传播。这进一步说明宗教是社会的需要,是不以统治阶层的行为而改变的社会现象。到公元三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统治阶层才逐渐认识到基督教的社会作用,而取消迫害基督教的政策。随着基督教教会组织的发展,也有社会知识阶层和较富裕者加入教会。并且,在基督教的教义解释和宣扬上,进一步强调服从和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
状态提示: 【基督教】 -- 第9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