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本技师们,很快也开始带上了日本过来的学徒工,而旁边的中国团队,也在以混合着骄傲,警觉与钦佩的复杂目光观察着这些保护国的同行。
在某种意义上,日本人希望把战场上输掉的荣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赛中夺回来。
而中国人也不希望这么快就丢掉身为战胜国国民的优越感。
-----------------
上海。
这座另一时空的亚洲巴黎,东西方文化完美融合的典范,在这一时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腾飞,正在焕发出更加迷离的光彩。
根据中英,中法,中美分别签署的外交备忘录,1906年底,公共租借地被退还给了中国,除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仍在谈判之中,国土之上,租界已经称为历史名词。
上海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他位于中国南北的中间位置,是长江的出海口,又有便利的港口,深水泊位,而且与吴淞,舟山,杭州构成了港口群和城市群。这里自古以来文风常胜,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物埠人丰。
在这个时代,借助开埠较早,海运发达的优势,早在镇**一统江南之后,上海位居南北交界,东西华洋混居之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且迅速成为了华东经济中心。
从开始的纺织业,面粉业,银行业,到后来的造船业,纺织缝纫机械,自行车,乃至后来的汽车,化工,上海由商业中心而工业中心,进而成为金融中心,文化中心。
今日的上海,市区总人口已经超过两百四十万,城区如同蛛网一般向周边快速延伸。
这座城市,与广州和北京一起,剔除香港,被公认为中国最为国际化的三座城市。在闸北,一片建筑风格独特的街区,主要以蓝白两色色调为主,圆弧形风格的犹太教堂上,大卫六芒星更是显眼。
这是上海犹太聚居区。大批尚未归化中国国籍,或者依然保留着以色列国国籍的犹太人,就住在这一片街区中。
他们中的大部分生活富裕,在中国从事商贸,新闻,金融,文教,法律,会计等活动,收入不菲,也早已习惯了东方的一切,生活得惬意悠闲,并且有着在欧洲所没有的尊严与安全感。
同样的,外滩依然是外国在华上层人士的乐园。没到夜晚,那些庄园和别墅里依然是莺歌曼舞,灯火辉煌,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美国人,甚至俄国人,奥地利人,从政治家,外交家,军人,商人,银行家到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冒险家和掮客,在觥筹交错之间交换着政治经济军事和商务信息,为自己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赚进金山银海。
国立和私立的华校随处可见,新式幼儿园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物。相对应的,力图在华扩大文化影响力的英法美德,也获得教育部门的批准,开设了一些国际学校,用于培养留学预备生。
四通八达的道路之上,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新式建筑,商业楼宇,随处可见圈起来的建筑工地。
街道之上,多达十万辆注册汽车,已经让原本规划完好,甚至过于奢侈的城市交通系统也开始出现了个别的塞车。新的城市规划已经开始落实,对市政系统的改造和完善,随着金山银海的投入,也正在争分夺秒地推进。
新任上海市政fu在政fu工作报告中已经对市参政院做了承诺:本届政fu四年任期之内,力争将城市人均收入提升一倍,城市经济规模提升两倍,城市财政收入提升三倍。
这个被称为“上海一二三”的计划,显然也同样刺激到了周边城市。南通,苏州,杭州,常州,南京,纷纷追加了投入,增加了地方发展的优惠政策。
长三角这个条件得天独厚的地区,在这个时空,面对着同样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同样焕发出了最为璀璨的光彩。
发达的金融体系,富有活力的经济体系,广阔的市场前景,良好的产业规划组织,资本的商业嗅觉经过多年磨练,很自然地能够挖掘到自然禀赋之下埋藏着的商业机遇。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49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49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零一章 国(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星空漫游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