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样一番功夫,在欧美,中国的形象成功地得到了转变。从野心勃勃,对西方充满仇恨,斯巴达式冷酷无情的军事帝国,逐步转变为拥有光荣的历史传统,灿烂的文明,却在命运的安排下遭遇了野蛮人的入侵和压迫,暂时沦入黑暗,而最终奋起复兴的伟大民族,拥有与西方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很多方面更为优胜的文明。
这个国家的秩序,来源于他们的淳朴,而非灭绝人性的高压统治;这个国家的快速发展,来源于他们的灵敏,而非无耻的剽窃和抄袭;这个国家对东亚的影响力,在于他们文化的博大,与民族性的深沉,在于如欧洲文明于西方一般,在东方拥有天赋的领导责任,而非扩张成性。
这个国家是迷人的。
它传奇一般的强国经历,辉煌的军事胜利,经济上的突飞猛进,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提醒习惯于丛林法则和进化论的欧洲社会:无论他们承认与否,请愿与否,这个国家在东方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
文化的感染力,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也许需要随着时间来持续显示它的作用,但其效果却是最坚实,也最持久的。
亚洲战争的残酷,让本土长期未经战火,在经济文化的繁荣之中习惯于歌舞升平的欧洲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对未来的大战有了一种本能的恐惧。
出于商业利益,政治前途,以及大国沙文主义的虚荣,他们会高喊激进的口号,发表充满火药味的言论,但发自内心,他们更希望以外交和威慑来解决问题。眼看着以威慑为目的的扩军演变成了死亡螺旋式的军备竞赛,而欧洲列强间,尤其是英法与德奥意之间的战争味道越来越浓,各国精英也不得不着手寻求一定程度的降温,避免擦枪走火。
利用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煽动起来的民族仇恨,混杂着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要化解,转移注意力就是最佳手段。
无疑,中国,这个万里之外,散发着神奇东方魅力的国度,就是最好的“新玩具”。
在英法德美上层的默许,甚至有意识的推动之下,中国文化在欧洲掀起了越来越猛烈的热潮,逐渐分散了国民对于邻国扩军的注意力,而民间那些歇斯底里的战争言论也逐渐退居二线,几大强国内部的躁动逐渐平息。
对新文化和新商品的追逐,让各国民众逐渐找回了对和平生活的依恋,对中国的观感自然也上了一个台阶。
有了文化的渗透。承载着更多文化元素的华造高端消费品在欧美顿时成为抢手的俏货。
首先是制衣。
在这个时代,成衣制造业还远远不成规模,主要的纺织品进出口主要是生丝,棉纱,棉布之类。而制作衣服的主要是裁缝和家庭妇女。
郑鹰作为穿越者,比任何人都知道成衣制造业的利润有多么恐怖,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是刚需,且涵盖了从高端到低端的各个档次,甚或可以很大程度上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
早在南洋时期。郑鹰已经开始了规模化成衣制造业的尝试。当中国第一条流水线上开始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缝纫机之后。生产设备成本的大大下降终于引发了第一次成衣制造革命。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中国的成衣制造业规模企业就业人数从五万人迅速膨胀到六十万人,而随着备战开始,军需被服需求暴增,各大成衣企业纷纷订购机器,增加雇员。到了1906年底,中国的成衣制造业从业人数已经超过一百二十万人。
借助遍布欧美的华裔裁缝铺,中国的经济研究所收集到了最全面的欧美各国各民族身材信息。并据此制订了标准型的衣装规格,也同样分为,l,xl,xxl,xxl等。从1906年中国与英美法等国签署贸易协定之后,中国的标准规格成衣开始了海外拓展。
与另一时空的手段类似。郑宇主打的是“时装”牌。
这个时代,欧美的传统设计师。如沃依等人,主张的是“塑形”,即衣服要达到塑造人形体的目的,欧美的淑女阶层也在这个理念之下饱经衣服的“荼毒”。
郑宇继承郑鹰时代的遗泽,在文艺复兴的大本营意大利,以及法国等地搜罗了一批不满旧权威的新派设计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设计理念,即“打开人体的束缚”,提倡自然。
郑宇麾下的商业团队,照例为这些“新派时装”注入了众多“文化元素”:从中国传统黄老之学的“天人合一”,到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体系,一股“回归自然”,“复苏人本”的“文化革新”以服装为载体,开始在西欧掀起了风潮。
华兴三年元旦,中华帝国的一批主力服装设计团队开始在巴黎,米兰,维也纳和伦敦举报时装发布会,并破天荒地引入了t型台,舞台灯光和超模团队。这些精心挑选的东西方美女,在迷离的灯光下演绎着曲线美和服饰之美,尽情发散着魅力。
塑像一般的面孔,宝石一般的眼睛,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精心挑选的上下身比例,完美的s曲线,以及带着后世风格的化妆,这些超模的登场,让应邀来访的各国名流顿时目眩神迷。这其中,一位来自法国的超模获得了很多掌声。她体态优雅,表情冷艳,充满了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49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49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七十六章 好商品,中国造(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星空漫游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