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为如今接连收复三郡,我军士气高昂,陛下应当下旨,命益国公和胡国公乘胜追击,一鼓作气,覆灭突厥,彻底解决北方之患。”
慢慢的讨论的声音小了,很快有人从队伍里站了出来,手持笏板,身着身板站的笔直。
“陛下,臣附议,如今突厥接连战败,士气低落,正是追击歼灭突厥的大好时机。”
“陛下,臣也附议,应当乘胜追击。”
……
突然一下子出来不少人要继续追击,不过这批人全部都是文官,听着他们的话,武官这边的人一个个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此时大唐王朝开国还不到二十年,朝中的国公有一半以上都是靠着战功获封的,在战场上厮杀了半辈子,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还退没人比他们更清楚。
终于,一直沉默的武官阵营这边走出一人,此人身形健硕,眼神深邃,胡须有些花白,但气息稳重,声如雷霆。
“陛下,信中可有提到益国公和胡国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皇帝此时还是一脸严肃:“令新信中所说,子瑾带领玄甲营一路追击。连克三郡后继续向燕然郡推进,他准备收复燕然郡后继续往北,拿下盛乐和武川两城,然后在阴山一带布防,防备突厥。”
“陛下,子瑾所言可行,一直以来我们的北方防线只能布置在雁门关一带,这就导致了每次突厥南下时在雁门关北方的燕然,云中,朔方,九原四郡不攻自破。
如果防线能往北移动,布防在阴山一线,借助阴山地势,只要防守得当,突厥人就休想越过阴山半步,同时北方四郡也可避免遭受突厥袭扰,云中和燕然的草原,也是培育战马的天然马场。
此时也不宜继续追击,草原地形复杂,朝中将领皆无草原作战经验,且草原入冬较早,入冬之后粮草辎重运送困难,令新和子瑾手中又以步兵为主,贸然深入草原,只怕会有危险。
覆灭突厥,只能徐徐图之,需做好万全准备,不可操之过急。”
“陛下,臣要弹劾胡国公畏战惧战,叛国通敌……”
突然,文官这边站出来一个人,手中拿着一份奏折,从队列里走出一步,弓着腰,等待皇帝发声。
这番话,就好像就煤气罐旁边点火一样,瞬间炸了开来,文官这边再次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着什么。
而武官这边,尤其是最前面的几个人,此时面色阴沉,一言不发,他们都是大唐开国之时和秦德同一批凭借战功获封的国公,换句话说,秦轩和秦霖这兄弟两是他们这群人看着长大的。
第一个罪名,畏战俱战还好,就算属实,秦轩也是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指挥作战,难免经验不足,以他们几个国公的能力,摆平这点小事不在话下。
但是这第二个罪名,叛国通敌,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抄家灭族的重罪,上一个被以此罪名弹劾的,还是英国公柳擎,最后柳擎的下场也是有目共睹,虽然他们明知是被诬陷,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
想到柳擎,他们的神色更加凝重了,他们隐隐觉得,这件事背后和当年英国公府的事有联系。
“叛国通敌,可是重罪,可有证据”皇帝手指轻轻敲击着前方的书案,沉吟了一会,突然开口冷冷问到。
弹劾秦轩那个文官此时也直起身子,义正言辞的说到:“胡国公驻守河东道,防备突厥,却不在燕然,云中,朔方,九原四郡布防,致使突厥进入四郡如入无人之境,短短一月便将其丢失。
在突厥抵达雁门关之时,胡国公不趁突厥驻扎不稳之时出击,反而据守不出,致使伤亡增大。”
“放你娘的屁”文官话音刚落,武官前方几个国公中站出来一人,身材魁梧,肤色黝黑,满脸络腮胡,一双熊眼死死盯着那个文官“北方四郡地形全部是草原,戈壁,根本无险可守,从前朝开始,近百年来都是以雁门关为前线,怎么到你这就成了叛国通敌。
突厥有十多万人,雁门关守军不过五万,不据守城池还能怎么办,以你所见,让子瑾带着河东道的五万将士全部出城送死,将河东道送给突厥,再让突厥兵临长安城下,就不是叛国,不死通敌了?
我怀疑你这个老东西才是突厥人的内应。”
“血口喷人,胡国公是你们的子侄,你们私交甚好,定是处处维护这他……”
“你别以为我不敢打你个老东西……”
“你来啊,你打死我,秦轩通敌的事实也摆在这,你打啊,打我啊”
“我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220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2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5章 朝堂)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寒风易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