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四,小雨
秋雨如约而至,天越来越冷了,从朔方郡一路向北,我们又追了十天,我开始放水了,阿史那宗弼你也别让我失望,一定要带着你剩下这几万人平安回去啊。
好家伙,我这个日记本可得收好了,这要是被人送到皇帝面前,到时候叛国通敌罪,大不敬之罪,欺君之罪,我这得死几辈子都不够。
这里是云中,没错,就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那个云中,下一站是燕然,是的,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燕然,这个唐朝虽然和历史上的唐朝不是同一个,但是相似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尤其是地名,有一个算一个,叫法,位置都差不多。
照现在的进度,中秋最差也应该能再收复燕然,突厥就能被彻底赶出大唐,在往北,可就不是大唐地界咯。”
合上日记本,秦轩开始思考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燕然再往北,就是盛乐和武川两座古城,拿下武川,北方的防御战线就能从雁门关一路向北推进,抵达阴山,借助阴山的地形,据守阴山,就能保证燕然,云中,朔方,九原四郡安然无恙。
这次从突厥人手里缴获的战马不少,品质极高,防线往北,云中和朔方就能成为天然的马场,为他们培育战马,假以时日,唐军的骑兵就不会像现在一样羸弱。
秦轩还在计划怎么放水又不会让人看出来,另一边,河东道的军报也在快马加鞭的向长安赶去。
清晨的长安,薄雾还没散去,喧闹却已经开始,和历史上的大唐王朝一样,此时长安几乎是全世界最繁华的一座城池。
忙着进城和出城的车队,挑着担子推着小车准备出摊的小贩,坐着马车准备上班打卡的官员,一切显得那么美好,繁华。
这个唐朝没有经历过玄武门之变,更没有渭水之耻,经过两位皇帝近二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大唐国富民强,隐隐有了太平盛世的雏形,内无天灾,外无兵祸,当然河东道除外。
皇宫里的钟声响起,上朝了,早早等候在宫城外的文武百官一个个面无表情,庄重严肃的进入皇宫。
和平时期的朝堂是安静的,安静的像一潭死水,前段时间玄甲营出征的事让这个平静的朝堂有了一点波澜,就像一块石头掉进了这摊死水里面,冒了个泡,没了。
长安的北门,一人一骑风尘仆仆的冲了过来,看到骑兵背上的玄黄色令旗,城门口的士兵没有丝毫阻拦。
马蹄飞快,一路过来引得不少人驻足侧目,长安人口众多,交通难免拥堵,朝廷早就有明文规定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一律禁止在长安城中纵马飞驰。
“这是谁,敢在长安街头纵马”
“你傻了吧,那是传羽檄的驿差,肯定是有军情。”
“前段时间不是听说突厥人南下了嘛,益国公还带着玄甲营支援雁门关,应该是雁门关传来的消息。”
“也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我大唐兵强马壮,还怕他个小突厥,你们就是瞎操心”
……
驿差的出现,让整个长安的话题开始转向了河东道,所有人都在猜测信里面写的是什么。
驿差对路人的议论丝毫不在意,一路狂奔,终于抵达皇宫的北门,玄武门。
“河东道急报”
羽檄被玄武门的金甲武士接过,驿差也由人带着去到一旁休息。
“河东道急报……”
“河东道急报……”
“河东道急报……(公鸭嗓)”
经过层层传递,终于,这份日夜兼程,不知道颠簸了多久的军报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大明宫中,一身玄色龙袍的皇帝静静的看着信件,大殿中的官员一个个噤若寒蝉,整个大明宫瞬间安静了下来。
“哈哈哈哈哈……好”突然皇帝大笑了起来。
在皇帝的授意下,一旁的老太监将大致的意思告诉给了在场的官员:“益国公的援军和胡国公的河东道守军合编,夜袭火攻突厥大营,突厥大败,一路向北溃败,我军趁势收复九原郡。
随后胡国公率玄甲营继续追击,相继收复朔方,云中二郡,突厥继续向北逃窜,我军已追至燕然。”
大殿中突然炸开了锅,官员们交头接耳,那叫一个开心,皇帝对此也见怪不怪,因为他也高兴。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220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2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4章 捷报入长安)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寒风易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