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第14章 流窜(8/11)

文/三院老哥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本章字数:1837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txt下载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满唐华彩疯狂的系统为奴醉枕山河随身带着一个世界网游三国之大汉雄风抗日之乱世英雄清末文抄公后宫沉浮之萧后野史乱世摄政王特战狂狼仙侠乱历史
等几年。

比如戚继光15岁就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正四品登州卫指挥佥事,起初没人服他,小戚只好勤学苦练,终于成就一代威名。

当前的卫所里,地主和老农占多数,但也有一些军事人才。他们除了跟随父辈学习家传武学,还有另一个进修途径。

中国古代有没有专门的军校?

像商周春秋战国之时,贵族们都是文武不分家,兼学。如果你说鬼谷子开办的算是,那就算吧。

汉代有羽林卫,“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于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约莫有些集训班的意思。类似的还有蒙古怯薛军。但不好说是正规军校。

后来就是世家大行其道,家传垄断知识就够了,没开办军校的必要。

唐朝武则天虽然首创了武科举,但是并没设军校。

“将门”这个词能说明一些问题,也就是家传,要一直延续到清代。

不止军事,古代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师傅带徒弟这样的培养模式,绝学甚至传内不传外。①(其实封建人身关系非常好用,甚至到21世纪了,高级技工仍然是靠师傅手把手带出来,反观技校职高出来的都是小混混。欧美那些国家也是一样。)

儒学除外。也从侧面说明儒学其实就是毫无卵用的玩意儿,倾囊相授也无所谓。相反真正的好东西都私藏了,不可能广而告之。

到魏晋南北朝后,北方五胡十六国中出了个前秦,大名鼎鼎的苻坚想过开办军校。

“作教武堂于渭城,命太学生明阴阳兵法者教授诸将。”

结果秘书监朱肜谏曰:“陛下东征西伐,所向无敌,四海之地,什得其八。虽江南未服,盖不足言,是宜稍偃武事,增修文德。乃更始立学舍,教人战斗之术,殆非所以驯致升平也。

且诸将皆百战之馀,何患不习于兵,而更使受教于书生,非所以强其志气也。此无益于实而有损于名,惟陛下图之!”

然后“坚乃止”。军校胎死腹中。

接下来要出军校就一竿子支到六百多年后的宋朝了。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那是加强集权,不能看做“重文轻武”的起因。

赵大“一条杆棒等身齐,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以他的威望、实力和能力,会怕手下武官造反?

宋朝最不能黑的就是赵大。以武功起家的皇帝怎么可能“重文轻武”,尤其当时边患还没解除呢。

宋二上台后就不行了。高粱河车神开始以文御武,也就是传说中的“重文轻武”。

之后文彦博喊出“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韩琦嘲讽狄青“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

但是,同样进士出身的范仲淹提议建立军校——武学。

宋仁宗同意了。可惜,“庆历新政”没两个月就玩完。范仲淹、欧阳修等改革派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军校随之关门了。

时隔30年后,王安石再次变法,“武学”再次开张。

全国各地开设了十七所,朝廷还专门为之编了教材——《武经七书》、《武经总要》。

课本还有《论语》、《孟子》、《春秋》等儒家经典。

军校学制三年,每年进行考试,不及格的要留级。三年学期满再考试,毕业后包分配工作。

如果入学前是低级武官,结业后则提升为“三路巡检、监押、寨主”,如果是平头百姓,则”授予经略司教押军队,准备差遣”。

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做过军校校长,他觉得《尉缭子》等兵法粗鄙,要把它从课程中删去,代之以《孝经》、《左传》。

有这样的校长,你能指望军校出人才?

到了南宋,军校增加到二十二所,但是不包就业。

想做官,还要参加武科举。不过武学的毕业生只要考最后一场殿试就行,不用再像别人要从地方解试省试开始考起。

宋代军校的教育质量咋样?应该不咋样,反正未见出啥名将。

究其原因,大概一是人数不多,每年毕业二三十个;二是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很多人只会纸上谈兵;三是没前途,最高也只授予从八品官,而且主要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并不去边关杀敌。

在南宋,就算考上了武状元,不过是个秉义郎(52级官阶中排46位),这和文状元马上任通判(高于副事长),三年后即入京火速提拔相比,相差甚远。

可惜了。

再就到了明代。

明代学校按照设置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类。

中央官学主要有国子监,此外还有宗学、武学、医学、阴阳学、四夷馆等。

地方官学主要有府学、州学、县学,以及教司儒学、行都司儒学、卫儒学、都转运司儒学、宣慰司儒学、按抚司儒学。

此外府州县皆设有武学、医学、阴阳学,农村设有社学。尚有专为孔、孟、颜后裔设立的孔孟颜三氏学。

无关的先不水了。

朱元璋下诏说,“(元朝)学校虽设,名存实亡。今天下郡县并建学校,延师儒,招生徒,讲道论德以复先王之旧。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

每个县都开设官办学校,学生就近入学。

吉、凶、军、宾、嘉各种礼仪;音乐诗歌舞蹈;玩弓弩;开车;识字书法绘画;数学天文历法占卜阴阳。

六艺早在春秋战国就是贵族必学的六种技艺。

这么看,

状态提示: 第14章 流窜 -- 第8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14章 流窜(8/11) 返回《李自成的明末游戏》目录下一页:第14章 流窜(8/11)(快捷键→)

推荐阅读谍影:命令与征服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满唐华彩我娘子天下第一黜龙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扼元迷踪谍影大唐腾飞之路红色莫斯科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