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其稍熟,间一试之。或令之赴边,使习知山川之势、夷虏之情;或暂随在营,使熟识旌麾金鼓之节。且教而且用之,用之不效,而复教之,如此数年之后,必有真材。”
“大约不过三年,则诸艺俱通。然后付各实用营中,习教阵法操法。俟其习有成效,然后总调一处考校之。果为精通,又再付各有事地方将领,随营出征,习临敌真战真法,俟效而量才擢用。”
“……为此合用手本,前去巡抚右佥都御史刘处,烦请裁酌施行。”
想法很美好,可惜没有下文,朝廷没批准。戚继光也只能在自己军里教授一些军事。
总之,大明军校是完了。
那么,想学真本事的武人怎么办?
还有一处可去——
明军中存在一种社团,称之为“武会”,相当于明朝版“军官团”。
“武会”由各边督抚负责发起,守、巡、兵备道转递各卫所成立,目的是“储将”。
比如山西的“武会”叫“鹰扬会”。
邀请闲住将领或会试武科内才识老成、理论娴熟、武艺熟练者为师范。
有会长,副会长,成员为中下级一线军官,如指挥、千户、百户、镇抚以及袭职军舍和武举武生等军队后备人员。
他们每月聚会六次,三天学理论,“不贵能口颂其言,惟在能心会其意”;“如何为攻为守,如何为奇为正,如何设伏张疑,如何……”;三天操练武艺。
张承宠推荐来的几十人多数出自武会。他们的本事如何还不清楚,但既然能自愿加入武会,说明起码不是混吃等死的小地主。
李自成和千户百户们拉了拉家常,完后又安排李过给他们讲解革命军政策、纲领、路线、待遇等,合则留,不合则去。
……
第二天,泽州开始大扫除。
城内平整街道,清理垃圾,修建公厕等;城外遭灾的百姓也被组织起来收尸、修路,恢复生产等。相当于以工代赈。
尤其是城外收尸,大统领千叮万嘱,让陈承业一定要妥善办好。千万别再整个瘟疫出来。
除了泽州一带,附近其他县如果衙门办事不力,陈承业还要多操点心帮着收拾首尾。钱不够就打报告上来。
李自成又给上党各处士绅,甚至知府、知县、王爷都送了邀请函,请他们前来参加革命军开国小典。
几乎没人来。
张慎言、孙鼎相、张光奎等有头有脸的人物绝对不会出面,人家身份摆在那呢,怎么好公然投贼?他们能派个代表来就算给面子了。
很多人看着“邀请函”大骂短毛无耻。
因为李自成在里面说,明失其德,有德者可取而代之。我有德,所以我取而代之。
太不要脸了!
人家“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好歹有个前后顺序。现在短毛还只是个流寇就开始吹牛批了。
等你真正拿下一块地盘再吹也行啊,不要脸。
李自成才懒得管他们怎么想。
其实造反就造反,颠覆就颠覆,谈什么所谓“合法性”不过是给脸上贴金。都是脱了库子放屁,都是瞎扯淡。
换句话说,人类历史上一切政权在没有被推翻之前,都是“合法的”“正统”,被推翻了就是“反动的”。
儒家整天教育你要做个有德的人,为什么你没有德呢?因为你一直在被他们教育。
你什么时候扇他一巴掌教育儒家了,你什么时候就有德了。
不是有文德,就是有武德。要是实在文武都找不出来,最后儒家也可以说你为人淳朴、言行举止暗合上天朴质之德。反正有德就对了。
曹丕威逼汉献帝让位,然后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他明白了:哦,原来这就是“禅让”啊!“正统”就是这么来的。怪不得儒家推崇“三代之治”,真有“德”!
一个政权的法理性或者正统,本质就是让大多数人承认你的权力。
严格说光有兵强马壮还不够,最重要的其实就一条,你能不能治理好天下——包括生活、生产、赈灾、水利、交通、御敌、治安等等。
你不能完成,别人能完成的比你好,人家就是天下共主,你举出100个大义道统来都没用。
历史上,为了表明我大清的正统合理性,雍正这个傻孩子老老实实地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要跟人家辩论。
扯淡吧,本末倒置!理他们个球!
乾隆杀的人可比雍正多,人家就是康乾盛世,你雍正得到了什么评价?
……
李自成虽然被老爷们骂无耻脸皮厚,倒是随“邀请函”奉送的各种小册子缙绅们私底下看得津津有味。
《大义觉迷录》(革命军版)、《逆明暴行录》、《东虏暴行录》……
还有,《朱元璋和小明王不得不说的故事》、《朱棣是否烧烤了亲侄建文帝》、《悲情土木堡:大明精兵猛将死的冤》、《速看!木匠皇帝落水真相》、《亲历者讲述:阉党和东林党的爱恨情仇》、《明军将领泣血坦白:我为何吃空饷喝兵血勾结外敌》、《一个太医院太医的回忆》……
光是标题就夺人眼球。大明土包子们哪接受过这种洗礼。
大阳镇张光奎读罢《苦命的妹子哟,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不由眼眶湿润,陕北人活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974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974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4章 流窜)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三院老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