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襄分身那招上挑剑气,击云化雨,雨化剑气。
多的不说,就这么一剑,李子衿自问想不到,也做不出。
若非今日亲眼见到这玄妙一幕,恐怕就算他日后跻身金丹境,也未必能创造如此惊才绝艳的一剑。
当李子衿再望向那白衣少年时,眼神已经有所变化,姜襄是毫无疑问的剑道天才。
观这种剑道天才的练剑,自己得到的收获,必然不会小。
少年全神贯注,继续望向场中,姜襄与姜襄分身,正在相互见招拆招。
那白衣少年,眼见自己的分身来了一手剑气击云化雨,雨又化作剑气的一幕后,不禁有些好笑。
因为这一剑,乃是幼时观城中的戏班子,表演戏法后,被姜襄领悟出的一式。
他给这一剑,取名“云散”。
只不过,在姜襄的数十种自创剑招中,“云散”算不得多么厉害的剑招。
姜襄轻声呢喃道:“因为云散之后,还有云聚啊······”
面对那漫天剑雨,姜襄只轻轻一跺脚,震起地上雪花无数片。
以姜襄本体为圆心,方圆十丈范围内,所有雪花,瞬间浮空。
白衣少年提起手中剑气长剑,向上一“指”。
那些雪花瞬间升天,更仿佛每一朵雪花,都自行瞄准了每一滴剑雨。
天上落下的剑雨,与地上飞起的剑雪,在半空中碰撞,之后相融。
然而就在李子衿以为那些雨雪即将一起落下时,他瞬间站起身来,不敢相信地看着眼前那一幕。
只见半空中的雨和雪,相融变幻,浮空旋转,再然后,地面上的姜襄,屈指一道剑气腾空,直接将透顶那些雨雪悉数送上云层。
他把白云揉碎了,又把白云聚拢。
云散云聚。
白衣真神仙。
天上出现了一朵更大的云。
山神庙外的地面上,却有一大片泥土,少了积雪覆盖。
李子衿神色从未如此认真过,将视线投向远处的两个白衣,不愿放过他们之间问剑的任何一个细节。
毫不客气地说,李子衿只看这一场问剑,胜过自己练剑三年。
场中的两个白衣,在相互拆解一招之后,不再遥遥以剑气对敌。
倏忽之间,两道白衣几乎同时消失在原地,都去往对方那边。
他们在中途相撞,剑气长剑与仙剑含光的一次短兵相接。
光芒之耀眼,以至于让山神庙外观战的李子衿不得不以手掌遮住大部分剑光。
下一瞬,少年从指缝中看见场外,剑光闪烁不停。
姜襄手持剑气长剑,与自己手持仙剑含光的分身不断碰撞、闪烁、两剑相交。
双剑铮鸣铿锵,剑光快过晨光,把裁光山下,提前照亮。
“好快。”李子衿轻声呢喃。
场中的两个白衣剑仙,相互之间的出剑乃是以递增的速度进行的。
一开始还能让李子衿看清他们的出剑方式和角度。
然而伴随着战斗越发激烈,到了后面,李子衿已经完全看不清姜襄是如何出剑的。
而且就算是这场问剑最开始的部分,姜襄的许多出剑方式,也远超乎少年的想象。
姜襄握剑的姿势,破招的手法,实在太过玄妙,像是卡在了天下所有剑修的“盲点”。
能够看见他人看不见的死角。
这是山神庙外那个黑衫少年,第一次觉得自己与其他剑修之间的差距,可以不在境界,只在剑术上。
殊不知,有一个小家伙已经不知不觉地坐在山神庙大门门槛上。
就在李子衿身后,目瞪口呆,眼睛嘴巴多张得不能更大了。
庙祝道短,咽了口唾沫,看着山神庙外的两个白衣身影,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道短还记得,自家王山君也是金丹境啊,而且坐镇裁光山,山君当提一境,视作元婴境。
可王若依这位可以被看做元婴境的裁光山山君,都从没有带给过道短如此夸张的视觉体验。
那可真的能被称作神仙打架了。
山神庙正殿中的一缕金光闪过。
女子山君王若依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李子衿和道短身旁。
王若依笑道:“按理说,姜道友的这种练剑方式,已经算是秘密了,不该轻易示人的。”
李子衿猛然转过头望向身边的女子山君,心中似有所感。
这位裁光山山君继续说道:“山上炼气士,求长生路,等同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那条独木桥上,不是你把我挤下去,就是我把你挤下去。尤其剑修,最为忌讳这个。在剑术极为接近的两人中,登山路窄,一人通行后,便很难让另一人通行。”
李子衿轻声道:“就好比,忘我之境中的剑意,被一位剑修领悟之后,就不再能被另一位剑修领悟了,对吧?”
王若依一挑眉,“正是如此。”
少年与山君关系极好,在裁光山修行的这段时日,两人相谈甚欢,经常秉烛夜聊。
所以对于自己曾进入“忘我之境”领悟剑意一事,李子衿没有藏私。
只不过,他也没明确表示自己领悟了春风春雨两道剑意。
而那位女子山君,也将自己的所有秘密都告诉过少年,算是表示一种相互信任。
王若依继续说道:“虽然我不知道姜襄为何要在你眼前表现这些,但你需要明白的是,他肯定不是在向你炫耀什么,而是希望你能从他与分身的问剑中,得到收获。
尽管这种方式,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344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344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两百二十章 天命亦可违)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祠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