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课题组有多个蒸镀设备,可以这样来,但现在组里没有这种条件,于是许秋就选择了折中的10批器件。
下午一点半,许秋和韩嘉莹打开蒸镀舱,开始测试再生后的第一批器件,莫文琳也跑过来围观。
第一片器件的效率就达到了非常吉利的16.80!
果然,再生的效果立竿见影。
许秋摸了摸韩嘉莹可妹真棒!”
韩嘉莹乖巧的在许秋的手上蹭了蹭:“师兄也很棒!”
莫文琳满脸黑线:“喵喵喵?你们两个给我适可而止啊!!!”
见到结果不错,许秋也就没有多做停留,直接前往旋涂手套箱,开始进行第二批器件的制备工作。
现阶段,莫文琳、韩嘉莹她们的优化手段,有些类似于之前许秋在模拟实验室中的工作,就是先框定一个边界条件,然后逐步的提高精度,缩小摸索范围。
比如,之前的摸索范围是聚合物溶液浓度6、8、10毫克每毫升,转速3000、4000、5000r.p.m.。
那么精细的调控就是浓度以1毫克每毫升为幅度进行变化,转速以500r.p.m.为幅度变化。
道理类似于许秋进行的膜厚调控,只是没有膜厚那么直观。
不过,对于许秋来说,自然不用那么麻烦,他已经知道了最优的条件,于是选择一步到位,直接采用最优条件。
这样可以省略掉没有太多意义的在现实中的摸索工作,争取让器件性能在现实中早点突破17,也好安排接下来的工作。
包括让莫文琳去ni扫描电镜测试厚度,绘制底电池、顶电池膜厚与器件性能对应的二维图谱,修改文章正文、图片,以及让组里的众人帮忙再完善一下文章等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0216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0216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471章 《科学》文章,最后的冲刺!(求订阅))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肥美的韭菜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