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460章 《科学》,正式启航!(万更求订阅)(4/6)

文/肥美的韭菜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本章字数:1856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txt下载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星际复制电影契约我穿越999次,逼疯了疯批暴君极道学生满级甜诱!在傅爷的怀里声色撩人最强真仙魂穿娘胎,被皇帝老子偷听了心声我在末日吃软饭在病娇夫君的心尖上反复横跳穿成男主绿茶前妻后,她投怀送抱穿成太后只想咸鱼镀金快穿:我家男神能上天
这两个数值随心意而改变,是比较难以做到的。

换言之,器件填充因子的优化,几乎是纯粹的结果导向。

填充因子比较小的体系,用到的光电材料以及加工工艺,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被自动淘汰,或者自动转为冷门的领域。

比如,全聚合物有机光伏的n2200的体系,填充因子通常会比较低,甚至只有0.5、0.6左右,现在做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就非常的少。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一个三维立体图谱中,只能有三个自变量,如果再加上一个填充因子作为变量,就需要用到四维坐标系了。

四维坐标系,许秋就算想画,也画不出来。

况且,现在虽说是三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其实也是有限制的。

其中一个自变量“每个子电池的能量损失”并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0.1电子伏特为间隔跳动变化的。

如果这个变量也连续变化,那么最终得到的就是连续曲面。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连续变化的曲面就会等效为一个立体的结构。

此时,“每个子电池的能量损失”变量,将取代光电转换效率成为新的z坐标。

而原本是z坐标的效率将“坍缩”为颜色,或者是一个强度值,从而得到一张真·立体图谱。

在纸张这种二维空间中,是无法表达“真·立体图谱”这种三维图谱的。

这也是之前“每个子电池的能量损失”非连续变化的原因。

第二张图片,单结器件相关的表征。

这个和平常发的文章没什么太大的区别,相对比较常规,许秋暂定做四张图片:

顶电池、底电池有效层材料的分子结构;

顶电池、底电池有效层的光吸收光谱;

单结顶电池、底电池器件各自的j-v曲线;

单结顶电池、底电池器件的eqe曲线。

第三张图片,叠层器件相关的的表征。

有些类似于第二张图片,许秋暂定做六张图片:

叠层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能级结构图,包括电极功函数、有效层和传输层o能级;

叠层器件效率随着顶电池和底电池厚度变化的二维图谱,类似于第一张图的b、c、d图,光电转换效率用颜色表示,并标注出等效率线;

最佳叠层器件的j-v特性曲线;

最佳叠层器件的eqe曲线,包括两个电池单独的eqe曲线和总的eqe曲线,同时简单分析电流损失分布;

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最佳叠层器件的j-v特性曲线。

三张图片许秋已经全部绘制完毕。

其中,第一张图片是通用的,第二和三张图片,是许秋根据现有的体系,绘制出来的初代版本,之后如果更新了体系,直接更换即可。

平常发其他文章,还需要编编故事,讲一讲心路历程。

现在许秋准备投的这篇《科学》,反而不需要那些东西,简简单单把结果讲出来就可以。

毕竟,有器件效率这个最大的亮点进行支撑。

不过,现在叠层器件效率只有15,许秋觉得这个结果还是不够震撼。

如果能够上16、17,那就比较稳了。

如果能上20……

大概可以把工作一拆为二,一篇《自然》、一篇《科学》,也不用纠结到底是先投《自然》还是《科学》了,两边各发一篇。

当然,20这个数值,现在也就只能yy一下,一时半会儿根本做不上去。

在绘制第一张“半经验分析”图片时,许秋也有了另外一个想法:

现在y系列材料之所以不适合做叠层器件,主要还是因为没有与之匹配的顶电池材料,也就是光吸收边可以达到1100甚至1200纳米的有机光伏材料。

如果日后能开发出来一种与之适配的体系,说不定真能产生奇迹,把器件效率冲到20也说不定。

到时候,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缩减超窄带隙有机光伏材料的能量损失”。

不过,那是之后的事情了,y系列二元单结体系的潜力,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呢。

最近因为分配给y系列受体的算力比较少,一直没有什么亮眼的结果出来,y系列受体体系的最高效率还是卡在14.8上不去。

在《科学》文章的大框架做好后,许秋没有急着写正文,因为他打算投的是“报告”类型的工作,只有2500个字。

对现阶段的许秋来说,写这种短文就是分分钟的事情,爆肝的话,不到一周时间就能写完。

另外,也是因为这周四《无机功能材料》课程,要进行期末的ppt汇报,他需要花一些时间准备一下。

虽然许秋没有打算投入太多的精力在课程上面,但也不能完全不准备,如果有可能的话,谁不希望自己的成绩全是a呢?

《无机功能材料》课程的授课老师名叫于冰,教授、“杰青”。

他的课题组主要是做储氢材料相关的,组里有三四个博后,因此科研成果还是非常多的,平均每年能发一篇as档次的文章,另外杂七杂八的一二区文章也不少。

单论学术成果,于冰课题组在材料系里估计能排的进前五。

至于目前排行第一的课题组是哪个?自然是魏兴思组。

虽然于冰学术工作做的不错,但他在系里的风评并不是很好。

一方面是比较push,这个比较容易理解,能有大量科研成果产出的课题组,九成以上的氛围都是偏向push的,就如同现在国内

状态提示: 第460章 《科学》,正式启航!(万更求订阅) --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460章 《科学》,正式启航!(万更求订阅)(4/6) 返回《我有科研辅助系统》目录下一页:第460章 《科学》,正式启航!(万更求订阅)(4/6)(快捷键→)

推荐阅读辰北曹青青深渊专列大荒帝尊九公主她又美又飒呜!我绑来的清冷少帅偷养小崽崽背尸工我穿越999次,逼疯了疯批暴君魂穿娘胎,被皇帝老子偷听了心声团宠妹控:全球大佬都求着做我哥穿成太后只想咸鱼夺心契约:陆先生轻点宠我在西北建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