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敏显然有些激动,讲着讲着情不自禁地挥起了拳头,像是在讲演。听的人却毫不感到他有说教的味道,都听得很入神。
他继续发着感慨,神情很激动:“我们下乡这八个多年头,是连续获得了大丰收,但这不能归功于知青作用,成为上山下乡运动的丰硕成果。我算了,八年来风调雨顺,老天爷照应,再者,我们这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高,所以人均产量贡献率大,要硬说什么这是知青作用啦,还有什么‘人定胜天’啦……纯粹是吹牛不嫌牙疼,要是连天暴雨冰雹、几个月大旱,我让你知青发挥作用去,让你人定胜天去……”
大家听着,突然爆发出一阵掌声,自*****以来,还没有人公开说过这样的话,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简单道理。
“好——”李晋一拍大腿,“有道理,你可以说是目前我们农场在拨乱反正中涉及知青问题的理论专家,就像种地上了粪,说话真有劲,不愧是高干子弟……”
李晋后句话,逗得大伙儿哈哈直笑。
李阿三看看牛大大,牛大大看看李阿三,互相愣怔着,又各自皱眉互相思考着。
“瞪什么眼,愣什么神,”李晋用轻松的口吻说,“这回呀,我算看清楚了,李阿三、牛大大呀,咱们上海哥们儿,鼓捣个小发明、小创造,拉个琴、唱个歌,说天道地振振有辞,要说政治上有见地,看透个红尘,还得北京哥们儿!”
“我是举双手赞成哇,”小不点儿等李晋话音刚落,把双手举过头顶又落下说,“咱肚子里没多点儿墨水,这封信是挺符合我的心愿,李晋那信上不是写得明明白白嘛,自愿为原则。愿意者签名,不愿意就不签,但有一条——这事儿得给我们保密,谁也不准往外乱哄哄,要是嚷嚷出去弄出不济的来,别说咱哥们儿不够意思。话又说回来,要是成功了,不签名的也会跟着借光嘛……”
“你小子少整这些邪的!”李阿三因为刚才发表点不同意见,让小不点儿一席话激得顿生豪气,“签就签,能怎么的,还能蹲笆篱子怎么的?”
牛大大也来了火气:“就是嘛,别小看咱上海哥们儿,有什么了不起的,咱不过是谈点想法嘛,谁不想返城……”
李阿三、牛大大是上海知青中和李晋等比较要好的,他俩觉得在这些“东北老客”中,李晋很可交,为人坦率、讲义气,就主动靠近交成了朋友。过去,相互之间只不过是感情的小火花和小小物质上的交流,比如说,有想不通的愁事儿互相安慰,道义上互相支持,春节探亲回来,你的上海软糖、凤凰牌过滤嘴香烟,我的矿区大面包啦等等,互相想着、让着,你送我,我给你,几年来感情日深,加上李晋搞的对象又是上海知青,似乎更近便了一层,因此,在今天这大是大非问题上,李晋也就把他们找了来。他俩先是犹豫,随即也就下了决心。
“喂——”李晋呼地站起来,双手掐腰,“你们还有什么意见没有?”
没人吱声。
李晋深吸口气又呼出来,撒眸下四周没发现人影,对坐在篮球架底下的伙伴们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就放心吧,倘若有一天坏了事儿,我李某是罪魁祸首,决不连累大家,一个个都把你们摘出去。但是有一条,要是张队长、袁大炮他们发现了想鼓捣事儿,你们可不准背叛,也不准杀我的回马枪!”
牛大大:“那成什么样子!”
“谁要干出那缺八辈子德的损事儿,是他妈木匠揍的!”小不点儿站起来一挥拳。
王尔根心里很犹豫,在农场轰轰烈烈地动员知青安家落户、扎根农场六十年不动摇的热潮之后,他是上海知青中第一个在这里安家的,为此,曾被评为场级劳动模范,要是签字影响大不说,不是打自己的耳光子吗?他脑海里浮现出了场领导在他结婚那天亲自给他和新娘戴花的情景,刚才李晋读的那签名信的字字句句又重重地敲响着他的心扉……他眼一闭,排除了刹那间产生的一些杂乱想法,一伸手说:“好好好,痛痛快快地签名!”
小不点儿瞪大眼珠子瞧着他:“我说上海老客,你要是真能签名,那可值银子啦,你是堂堂的场级劳动模范呀!”
王尔根边去李晋手里拿签名信,边从贴身兜里抽出笔:“好,我第一个签名!”他接过签名信一看,李晋已签上了名字,忙改口:“李老兄第一个,我就第二个签名。”说着蹲下,把信笺铺展在大腿上,在李晋名字的下边端端正正地签上了“场劳动模范:王尔根”。
大家边探头看着,边给予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王尔根被评为场级劳动模范,不仅是因为他带头扎根,还创办了“南菜北移”试验田,将南方的菜花、美国的西葫芦等十多个热带蔬菜品种,首次在小兴安农场试种成功并推广,为此,《北大荒日报》、场广播站曾专版专题宣传过他的事迹。
王尔根一带头,牛大大、李阿三、小不点儿等凡来者都工工整整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小不点儿呀,我看这历史性的任务就落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8378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8378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章 秘密签名)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韩乃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