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程子娟刚返城那阵儿,小不点儿真像被摄走了魂似的。眼下虽说好了些,也常常精神恍惚、失眠,常常躺在被窝里就是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想撒尿。昨晚一进被窝儿,就盘算着程子娟接到自己信的两天前就该有回信,心焦如火燎,午夜后才睡着,膀胱里尿本来不多,尿频的习惯把他催醒了。平时,他最不愿意听的就是别人说他得了“相思病”,谁要一吐这几个字儿,他准发疯似的抢白几句泄气,这回,叫李晋冷言冷语训斥一顿,没敢还嘴,一是自己确实在墙角上泚起来,说不定真溅他一身尿星子,再者,李晋在队里不算什么大官儿,可也不是一般炮儿。他清醒了许多,尿也憋回去顾不得撒了,眼巴巴瞧着李晋直发愣。
“来来来,”李晋猛一伸手揪住小不点儿一只耳朵,拽着他离开大宿舍墙角儿,来到门口的一棵杨树底下,松了手问,“喂,我说小不点儿,你还记得我给你们讲过的那个秦红卫吧?”
小不点儿点点头。
“他给我来了一封信,”李晋一本正经地说,“咱这个地方山高皇帝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云南、新疆,还有咱们省的生产建设兵团,老多知青都联合起来签名,要求拨乱反正,让咱们返城,已经有几百万人的签名簿,想一起交给中央领导……”
小不点儿迫不及待地问:“签名就能返城?”
“兴许,”李晋压低嗓门儿,“中央领导一看,全国各地知青都有这种要求,会认真考虑的。秦红卫嘱咐说,签名信里要根据本地情况写上几点要求返城的理由。我刚才起草了一份,就是需要咱们几个要好的哥们儿先研究一下,都觉得没啥大问题了,我就组织秘密签名。”
“怎么还得秘密签名?”
“那当然了,表面挺精灵,傻狍子一个。咱们还能吃一百个豆儿不嫌腥呀!”李晋盯着小不点儿一本正经地说,“要是让张队长,还有袁大炮那套号的知道了,给咱乱搅一阵儿还能签得成呀。”他语气变得庄重起来,神色也严肃起来,郑重其事地提醒着小不点儿,因为他写信打腹稿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小不点儿,让他去秘密串联找人签名,不显山、不露水不说,他渴望返城的劲头比谁都足,他不比马广地、丁悦纯那些人差,是铁杆的积极分子。
“好!”小不点儿眨眨眼,睡意全消,没等李晋分派任务就急火火地说,“你说找谁吧,我现在就把他们从被窝里拽出来,一个个签名!”
“不能在这儿,到小学校操场的篮球架子底下,”李晋伸开右手掌,从大拇指开始,蜷起一个手指头,点一个名字,“王尔根、李阿三、牛大大……行了。”
“喂——”小不点儿问,“马广地、丁悦纯他们不找?”
李晋爽快地说:“结婚的暂时不要介入,一色跑腿子!”
“是!”小不点儿扭头朝宿舍跑去。
李晋冲他背后嘱咐:“谨慎点儿呀,别惊动了危险分子!”
“李老兄,”小不点儿把头扭回来,“没问题,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黎明悄悄赶走着黑夜,蒙蒙的晨曦在渐渐泛亮中缓缓地浸漫着暗蓝的天空,凉风飕飕中,灰乎乎的秋雾又缭绕着蔓延开来,广阔而濡湿的北大荒睡醒了,歌唱了,说话了,家属区的鸡叫一声接一声,栖息枝头的喜鹊忽啦啦飞出树巢,呱呱叫着,给黎明带来了勃勃生气。
小不点儿很快把李晋点名的十多名知青从几个宿舍叫醒,来到了小学校篮球架底下。
“哥们儿们,闲言少叙,赘话简说,我先念念这封信,你们就知道让你们来的意图了……”李晋读完信,又把秦红卫来信的情况扼要一叙,问,“你们看怎么样?”
一双双睁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紧盯着李晋,有的企盼,有的忧郁,有的充满信心……
“刚下乡的时候不理解——”李阿三皱皱眉头说,“刚才念的这几条,思来想去,是写到我心里去了,怎么理论都能摆到桌面上。不过,我担心一点,报纸上和农场领导总大肆宣传,知青来场八个多年头,农场连续八年获得农业大丰收,说这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伟大成果,说动员知青上山下乡是百分之百的正确,这么写,他们能不能说我们视成果而不见,给我们戴上否定破坏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帽子,抓一小撮呀?”他瞧着李晋说完,又撒眸一遍每个人。
“就是啊!”牛大大眨眨眼,应和着李阿三提出的异议说,“就我们小兴安农场来说,知识青年的到来,为屯垦戍边毕竟是做出一些重大贡献,只要有贡献、有作为,就说明……”
“说明什么说明!”黄晓敏像打冷枪一样突然发言截住牛大大的话,有点理直气壮的样子,“你们没看没听吗?粉碎‘***’以后报纸上、广播里都公开说真话了,我看不至于抓什么‘一小撮’,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必再心有余悸……”他平常拿个干部子弟腔说东论西时,大家很反感,今天听起来都觉得别有滋味,“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做了调查,也经过认真思考。凭实践而论,我们知识青年在农场八年多的贡献是不能磨灭和否认的,修大寨田直流灌溉试种水稻成功,还有小电站、改造中耕机、青贮饲料应用见效等等,但是,同国家培养我们付出的代价和知青们、特别是上过中等专业学校的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8378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8378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章 秘密签名)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韩乃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