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现代,人家鬼鬼祟祟的让她进去瞅瞅,那莫茹只会跑得更快。
这会儿她不怕,不说治安好的不得了,就她的本事,只有她打人的份儿。
她就跟周明愈说了一声,让他带着七七放风,她跟着老太太去看看。
老太太家的院子和屋子比别个家都要破旧一些,玻璃窗破了也没换,只糊着一些报纸,窗台上堆着一些烂白菜叶子。
房门是木板门,没有油漆,已经开裂,底下还烂了一个洞。
莫茹跟着进了屋里,吓得差点跳出去。
就一间屋子,里面却堆满小山一样的杂物,让人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她绕过去,进门是炉灶,左边窗户里面摆了两张小木板床,也被淹没在杂物堆里。
一张木床上躺着一个老人。
那老人一看就是病得不轻躺着一动不动,听到她进来,还勉强睁开眼,朝着她点了下头又闭上。
莫茹心道: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还在里面生火,居然没发生火灾,真是万幸。
老太太道:“老头子,这个下乡嫂子有粮食,不用粮票,咱们把家里的杂拉古董的都倒腾给她换粮食。”
老头子争了睁眼,似乎是同意。
老太太就开始往外拿,一边拿一边还留意外面。
莫茹看她居然从床底下的破箱子里捣腾出好几件旧衣裳,散发着浓重的霉气,两件绣花的满清旗装,还有两件民国的旗袍。
料子是好料子,绣花也是好绣花,就是有的地方发霉长了霉斑。
老太太脸上闪过留恋和伤痛的眼神,不过是一闪而过,立刻又冷冷淡淡的,“这些,能换几斤粮食?”
莫茹道:“要是换细面,换不了多少,不如换点粗粮,可以吃一段时间。”
熬过冬天,来年情况会好很多。
老太太想了想,又去翻腾,找出基本线装书,也是发黄发霉,但是还好没破,估计是她力所能及保存最好的了。
莫茹看了看,是几本幼童启蒙的书,还有两本手抄本的论语讲读。
另外她又翻出一个木盒子来,里面居然是一套抽大烟的工具!
还有几个鼻烟壶,一支进口钢笔,一些不知道多少年的老旧报纸、画片、烟盒、信。
她又去杂物里翻腾,一边翻一边得意地道:“我要是不堆满垃圾,杂碎们还不得拿得就剩下我们俩老骨头?”
莫茹心里叹了口气。
老太太却发了狠要一次换个够。
居然还翻出一个自制矿石收音机,这是老太太说的,莫茹没看出来这是收音机,看着像小孩子玩的线路板,杂七杂八的装在一个掉了漆的木盒子里。
只要老太太觉得能换粮食的都拿出来,莫茹也没拒绝,救济谁不是救济?
她都不知道老太太是怎么在这个十几平米的屋子里藏了这么多东西!
连孩子玩的溜溜蛋儿,滚铁圈儿,小孩子写字的铅笔头……
以前挂蚊帐的银钩子、铜钩子,甚至还有几张留声机的老胶片,一些晚清民国时候的老照片、老裁缝的账本子等等。
老太太道:“你看看能给都少就给多少,有用的就拿,没用的就……扔了吧。”
莫茹看着那些小孩子的东西,就道:“大娘你收藏了那么久,怎么能扔了呢。”
老太太没说话,眼皮耷拉得更厉害了。
莫茹就扒拉一下,都装袋子里,其实基本都直接装进了空间里,回头再分门别类归置。
收拾完了,她直接把盖着包袱的箢子里装满了面粉,说都给老太太。
“大娘你等等,我们自行车篓子里还有点东西,也一起给你。”
她把面粉装在老太太的面缸里,又去外面和周明愈说了一下,拿了鸡蛋、蘑菇、洋柿子、茄子、南瓜,再装上一袋子粗粮粉拿进去,还顺便给了几包盐,二十来个鸡蛋。
老太太看她给了那么多,就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
原本只是做生意,现在见莫茹给她这么多,她还有什么不知道的,自己这是碰到好人了。
人家可怜自己呢。
这么想着,她又去自己床板子上抠了好一会儿,然后把十几个银元趁着莫茹不注意丢进了装破烂的那个袋子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5906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5906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233.换古董)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桃花露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