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臻听说是莫应棠汇钱过来,替莫茹高兴,“你这几个弟弟真是好样的。”
说完忍不住小声跟莫茹咬耳朵:“所以我说地主富农家的孩子,和贫雇农是不一样的,到哪里都改不了这种差距。”
她笑了笑,喝了一口汤,“当然,别是败家子就行。”
莫茹朝着她摇摇头,小声道:“可千万别再说这种话。”
这是很危险的!
万一被人听见举报,不但傅臻没好果子吃,傅书记都要被她连累!
傅臻笑笑,“我这不就和你说嘛。”她叹了口气,“幸亏你隔几天还来趟县里,要不我真能憋死。”
周七七很大度地道:“小姨,你去我们家玩儿呗,我们村的磨房可好玩儿了,我家现在也是砖瓦房,住着可舒服了呢。”
傅臻笑道:“过年放假,我去住几天,你可得好好招待我啊。”
“没问题,我的糖你随便吃。”
这可是最大方的了。
吃过饭,聊了一会儿,很快傅臻就要上班。
她去拖了一个藤编篓子出来,里面是她收集的一些东西,什么玻璃瓶子,旧针管子、手术手套、口罩等。
这些东西拿回去在农村也挺有用处。
她还悄悄塞给莫茹一个小纸袋,里面也不知道什么,让莫茹回家再看。
不耽误她上班,莫茹就和她告辞,说取了钱就回家去,不再过来。
反正他们常来,傅臻也就不强求。
离开县医院,他们就去邮局取钱。
邮局也不大就在百货商店旁边,拿了户口本、证明信,摁手印取了钱,三人又去了一趟百货商店。
邱云不在。
不过商店里的营业员也都认识他们,如今再也不是当初刚来的时候,现在对他们俩热情的不得了。
两人现在也是有钱买不到东西,比如说收音机。
手上还有邱云帮忙弄的三张工业券,他们又买了一个小点的台钟花了九块七毛八分钱,再买一些电池备用。
其他的布票也都扯了布,再问问有没有特价不要票的。
一般来说供销社来了货,基本都会提前几天在门外贴通知,几号卖什么要什么票,大家都会奔走相告,到时候提前来排队。
要是有不需要票的特价品也会这样,只是特价品一般只拿一半出来销售,一半留在店里当自己人的福利。
反正不愁卖,卖给谁不是卖?
只要拿出一半安抚市民不让他们挑刺,其他的就留在店里,自己人来买做人情也好啊!
要不怎么说大家都巴结售货员和屠宰工呢。
扯了一些次品布,还买了两件反季的次品男式套头汗衫,这些都不要票。莫茹也不缺钱,能买多少就买多少,买回去给自己家分,或者卖也好。
都是抢手货!
没想到这一次百货商店还进了塑料布!
这个不便宜,要两块两毛二一斤,可买回去也有大用处。
不说盖大棚这样超前的话题,就是打场的时候突然来了暴雨,收不及的时候赶紧盖上塑料布,那就帮大忙。
防潮防雨保暖,塑料布还是很有用的。
只是不够环保,而且不能降解,这个似乎有点麻烦。权衡之下,现在还是利大于弊,莫茹就买了五斤回去和队里分。
买完以后他们就回家,看看时候还早呢,又悄悄拿了一箢子白面去面粉、食品厂那一片换。
不要以为在面粉厂换白面是傻子,就好像银行工作人员也爱钱一样,经手的东西虽然多却不是自己的,那种感觉更让人滋味不好受。
更何况这会儿面粉厂加工的多半是粗粮,细面也少,细面都要运往军区、大城市,乡村没有,小县城也少得可怜,有也都进了县委或者一些干部家里。
以往手松,吃惯了细面的,这会儿天天地瓜干,还真不是人受的。
乍一看到这么白这么香的白面,那些人一下子就激动起来。
依然是换老物件,有人拿了以前囤积的丝绸锦缎出来换。
这东西如今不敢拿出来穿,放着也没有用,他们就想试试能不能换,生怕莫茹不肯,一个劲地说这是多少多少年的贡缎。
莫茹当然换!
不过她学了儿子的面瘫脸,就算心里乐开花,表面也得一副肉疼面粉的样子。
还有个老太太因为家里没有老物件,家具总不能换吧,最后发现院子里一个大花盆好像有点年头,反正有个几十年了,也没破,就想拿来换。
莫茹看了看,倒是晚清官窑出品,现在不值钱,留着以后也有价值。她现在换回去也可以种花嘛,让人帮忙弄株桂花、红梅的养在盆里也挺好。
换完了,他们就骑车回家。
到了僻静处,莫茹就将东西都收进空间,只挎着个箢子做模样。
“哎,哎!”
正走着,巷子口有个人招呼他们。
莫茹就看到那个脸上长着痦子的老太太朝着他们招手。
如果不是她长个痦子,莫茹对她也没有印象,毕竟这么多老太太,一打眼看过感觉模样差不多。
她挎着箢子走过去,“大娘,您有事?”
走到近前她发现那老太太比上一次见面瘦得厉害,真是皮包骨头一样。
想着从她这里换的剪刀自己一直用着,怀表也很好,莫茹不由得就生了同情心,想着送她几斤粗粮。
痦子老太太瞅瞅四下里,低声道:“我有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5906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5906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233.换古董)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桃花露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