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伯没有回答,推起自行车,慢慢地走着又说:“再见,老同学。
你修车,他放羊,家里都有娃他娘。
一生不受家务累,专心干好自己行。
钱挣多少无所谓,回家给娃买点糖。
莫慕别人住金殿,天伦之乐在草堂。
恩德薄厚当谨记,怨恨大小丢一旁。
油尽灯干随缘去,问心无愧见三皇。
平常之人知多少,能有几个把名扬。
忆往昔,好凄凉,拉犁拽车整天忙。
常年累月吃不饱,勒紧裤带盼麦黄。
麦子成熟镰刀割,架子车,拉进场,
碌碡碾,木锨扬,晒干先缴爱国粮。
产量低,责任强,麦麺只能过年尝。
看今日,多辉煌,农民翻身住楼房。
负担减轻生活好,白米细面是家常。
活路轻,衣裳洋,妇女个个像新娘。
小车亮,摩托狂,小伙赛过白马王。
不交税,不纳粮,学生免费进学堂。
看病住院有合疗,家家户户都安详。
常大伯说着走着上了公路,声音立刻被呼呼而过的车声淹没了。他只好不再说啦,骑上车子慢慢地走着看着。
路旁有好多秀丽的村庄拆迁了,到处是断墙残壁、破砖烂瓦。还有几个即将拆迁的村庄正在紧张繁忙地加盖着,打工者成群结队,运料车接二连三,路上人来人往,村里热火朝天。
田地里那些绿油油的庄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荒草。偶尔可以看见个把老头,坐在草从里专心致至地看着一两只山羊。远处耸立着两座铁塔,不时发出沉重的响声,像闷雷,却没见乌云;似放炮,也没有硝烟。他不知那是什么东西,只管埋头骑车,照着玉顺说的路线一直走去,不用问路就来到了柳絮弯,找到了柳枝门前。
常大伯跳下车子,步行走到那扇木板门前,看了看门外的菜园就把车子撑好,正要伸手推门,忽然听到里边有几个外国人说活。他大吃一惊,莫非自己走错了地方,不由得朝后退了几步,四处瞅了又瞅,对呀,一切都和玉顺说地一模一样。这里就是她家呀,怎么会有外宾哩?
常大伯满腹狐疑地移动着,不料,却把自己的自行车撞得‘哗啦’一声倒在地上。他急忙转身去扶,那扇木板门应声而开,四宝从里边出来一看,连忙招呼着说:“大叔,你来啦,怎么不叫门哩?快进,屋里坐。”
常大伯说:“我刚才正要叫门,却听见屋里有外国人说话,吓得我朝后退了几步,没想到把车子撞倒了。四宝,你家怎么来外宾啦?”
四宝笑着说:“大叔,人家外宾跑到咱家干啥呀?那是我开着录音机在学英语,英语现在是一门主课,特别重要,学不好不行呀。”
常大伯也笑着说:“原来是这样的,我们过去没有英语,对此一窍不通。现在的英语在咱们中国还成了主课啦,这不是崇洋媚外吗?”
四宝扶起自行车,把常大伯领进家里,坐在小桌旁的矮凳上,关了录音机就去泡茶。常大伯打量着这座目前农村少有的简陋房舍,前边的木板门安在横跨全院的一道土坯墙上,三间庵间正房的墙也是用板墙架子打起来的土墙,房顶四周瓦着一圈小瓦,中间全是用麦草搭成的。
常大伯知道这种房还是七十年代的农村建筑,那时叫做‘金裹银’,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他正看着,四宝倒好茶递给他说:“大叔,喝点吧。”
常大伯接住茶杯说:“四宝,我听广播上说,国家准备开展农村土房改建这项惠民工程。你可以找找干部,申请一下,你家完全合乎条件。”
四宝坐在旁边的凳子上说:“大叔,这话我也听说了,问过干部。干部说申请可以,你们家肯定符合条件,但还要自己先盖着,盖得差不多了,上边来人看了以后才给钱哩。咱家里这种情况,哪有能力盖房呀?
我妈说:‘咱娘们两个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你三个姐家负担都重,不能拖累她们。你年龄还小,现在只能安心读书,房子先将就着住吧。等你把书念成了,说不定会在城里买房住,咱这烂房就不要啦,还能给国家节省一笔开资。’我觉得我妈说得对,就没有再找干部。”
常大伯说:“是呀,你妈说得对,你现在应该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现在盖房,势必分心,等你完成学业以后再说盖房的事。国家这项政策刚刚开始,既然实行了就是况决定。”
四宝说:“对,对,我妈就是这个意思,她从县里回来就去我三姐家了。我三姐的公公婆婆年纪有点大,身体不大好,我妈就去帮她家做饭。我三姐说她自己能行,叫我妈回来。我妈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胳膊骨折起码得三个月不能用力,揉面、擀面非用胳膊使劲不可,咋得行哩?’
我三姐说她可以买麺、买馍,再买点米,用电饭锅做米饭。我妈又说:‘不行,不行,几个月下来得花多少钱。蛮牛在窑上干的都是出力活,老吃那种馍怎么能行,看着大大的,拿手一捏就没有啥啦,吃了也不耐饥。米饭虽然好做,咱这里的人吃不惯,肚子老不实在,没到时候就饿了。’
我三姐赶不走她,就叫我在家学习看门,吃饭时骑车子到她家去吃。大叔,你先喝点茶,一会咱们去我三姐家吃饭。”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0732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0732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65回找幸福烂车换好带 望老树旧话写新作)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十斗凡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