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来一些新鲜的牛羊肉后,双方安静地饱餐了一顿,就开始进行语言交流事宜。从午后一直进行到了午夜,最为基本的交流工作才告一段落。
经老者介绍说,他是来自北方沙漠中商旅马队的族长,名叫思迪穆德-艾格,“艾格”是他的氏族名,表示他这一支的游牧民族分支部落。和草原部落不太一样,游牧民族不好厮杀,毕竟他们本来就出入于危险的沙漠当中,更加知道生命的可贵。
思迪穆德说,在他们的古老传说中出现过关于一片“丰饶的大草原”的故事,而他们也在河流生成的绿洲中看到过身着毛皮的白骨,认为在南方一定有辽阔的草原可以供人们安居乐业。在其之前,其他的氏族也向“传说中的草原”的方向组织过多次大型探索行动,但都因为减员比例太高最终宣告失败。到了思迪穆德这一代的时候,各种抵抗沙漠的技术工艺开始成熟,在极度干旱条件下生存的方式方法也被研究出来。当思迪穆德坐到族长位置以后,他就决定率领族人向南方开进,寻找草原的位置。
思迪穆德还说,哈度的部落规模在北方并不少见,甚至已经算是规模较小的了。由于沙漠的阻隔和保护,草原上的部落可以免受游牧民族中以掠夺为生的部落的践踏,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幸事。他向哈度建议到,如果有能力有机会,哈度应该去北方进行一番游历,对见识和知识都会有长足的增长。
不过对方对“shinne-nu”能够创造出简化的符字体系感到非常惊讶:游牧民族还处在只有原始语言的阶段中,大氏族有尝试过进行版画和岩雕,但是由于游牧性质的缺陷,这些原始绘画难以进行传播(几十年遇不到一块儿的),就导致符号和文字的发展缓慢。
而粘土器皿——思迪穆德将它称为“沙瓶”,是用富含细砂粒的粘性土壤与水混合后捏制成型,经高温烧结而制成的。老者的意思是:希望能够将这种沙瓶的制作方式传给“shinne-nu”的工匠,以获得长期的食物和武器防具补给。
哈度对这个提议感到非常的开心,觉得供给6000人的马队并不是么么大问题——他可没有想着要做过河拆桥的事情:对方传过来沙瓶的制作方法后就对草原部落没有价值了。相反,他是看到了对方拥有这草原上尚未获得的技术和知识,而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经验和见识将会给他的族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好处。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要直接掠夺对方的无形财富的,但不知道为么么,他总有一种想要通过言语交流平和获得这些财富的冲动。其实是有那么一瞬间他都要发动掠夺能力了的,但和老者的眼睛一对视,他这种掠夺的yù_wàng不知怎地就突然烟消云散了。
在哈度的陪同下,思迪穆德开始了对“shinne-nu”部落新址的参观,同时也进入了沙瓶生产工艺技术经验的讨论阶段。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9542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9542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十三章 草原乃偏安一隅)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Liwers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