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长河复生记- 第142章 乡社(2/2)

文/大简
长河复生记 | 本章字数:1006  | 长河复生记txt下载 | 长河复生记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乱世摄政王灵祭(GL)最后一个北洋军阀洗白师一剑破道明末破产自耕农护花特种兵医妃读心术护美强兵龙战长空半步多欲望传说曹贼休走
p>铁总监接着就给各乡长布置了几件他调研以后认定的基本任务:各乡就位以后,第一,建社坛。第二,建烈士祠。第三,建公厕。第四,建学堂。

四项任务总部早有定论,越排在前面的任务优先级越高。

学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缺乏先生的情况下,至少可以把娃娃们集中看管,让大人多作一些活。

公厕是力德尔爷定的大目标,要常抓不懈。

草原大战迫在眉睫,铁木营伤亡人数肯定不会少,烈士祠亟待建立,不能让烈士亡魂成了野鬼。

在各乡建神农爷的社坛,则是铁木营上上下下一致公认的头等大事,没有社就没有根。

中国上古先人有两种祭祀对象:祖和社。祭祖的地方叫庙,祭社的地方叫社。

周代开始,王室奉后土为社主,奉后稷为稷神,二者合称“社稷”。社稷在王宫之西,祖庙在王宫之东。周王分封诸侯,会从“大社”取土,让诸侯建立下一级的社。

秦汉,各级地方都立社,分别称为帝社、郡社、国社、县社、乡社。社不同于庙,大多是树、丛、坛等露天的自然场所。

汉晋,县社、乡社的社主演变成具体的土地爷。土地爷有名有姓,什么朝代的人,有什么事迹,怎么升的仙,土地奶奶娘家是哪个村,都有详细的说法。

南北朝、唐、五代、宋,祭社之风更甚。每当时局动荡,民众南徙,必先新立社,再建村落。

大明朝廷大力推行礼教,每乡都有社,社也从没有顶的露天场所变成了有顶的房屋,被叫作土地庙、城隍庙。

明代的土地爷不仅守护一方土地,还掌管这方土地的庄稼、雨水,还记录百姓的红白喜事。每逢红白喜事,人们都要到土地庙去“通报”。百姓客死异乡,也一定要托人回报自己的土地爷,以期叶落归根。过年时,正月初一祭祖,正月十五祭社。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集会也有别于“庙会”,被称作“社会”。社会期间的庆祝活动,称为社火。

中国北方的土地爷是自汉晋就固定下来的,到了明代一个土地爷要很辛苦地负责很多村子。土地爷在各村轮流值班,一年一换。正月十五是土地爷搬家的时候。由于一生才能轮到两三次土地爷到本村,接“爷”的村子天不亮就全体出动,敲锣打鼓,秧歌旱船,到了地方先给土地爷塑像披红带花,再派青壮小伙抬着土地爷回村。回村路上,每每经过村庄,会被拦下队伍表演一番,被拦截的次数越多,观看表演的人越多,接爷的队伍就越有面子。

老百姓不管朝代如何更替,一社之人,千年来始终供奉一个土地爷。一方土地爷,就是一方百姓的精神上的家。

狼山川的社主是上古的神农爷,所以狼山川各乡的社依古风,从树林子的大楸树下取土,同本乡之土一体建为社坛,曰神农坛。


状态提示: 第142章 乡社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142章 乡社(2/2) 返回《长河复生记》目录下一章:第143章 寅吃卯粮(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