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黄昏的第一章、变身霸道猫女总裁、天霸、权少猎宠-小妻很凶猛、仙木传奇、[综]我们和离吧、星夜咏叹、老婆爱逃家:带上儿子去抢亲、天师开直播了、全能爆甲师、男神老公:撩妻么么哒、如何光荣地炮灰、
锦绣河山拱手让人,所以,他们是一个挪用军费,一个玩忽职守,倾尽国家财力建起的北洋水师,原来是银样镴枪头不堪一击,折戟海上,葬身鱼腹,兵败威殁,丧权辱国,把四万万子民拖入殖民地的水深火热之中。这不是慈禧这个女强人的性格,也不是李鸿章这个倔老头的做派,但是,事实摆在这里,慈禧挪用海军军费,致使北洋海军武器装备不如日本,造成战场失利这是铁定的事实,而李鸿章在战前畏敌退缩,指挥失当致使北洋海军虽浴血奋战,最终没能获得胜利,这也是世人皆知的真相。绕了这么大个圈子,不知道我家这小小的货栈和甲午战争这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会有什么关系,说实话,没有直接关系,或者说,几百杆子打不着,但是这场战争和玄祖舅的命运有关系,战争导致了“荣茂源棉纺公司”的破产。中日甲午战争本来是中国一定要获胜的一场战争。这在战争前,是上至慈禧老佛爷,下至平民百姓都坚定的理念。慈禧老佛爷她拿着海军军费去修园子,出发点很可能不是想消弱海军,不是想在战场上被打败,不是想忍辱含垢,向比大清国不知要小多少倍的小日本求情,把大好河山割让给人家,把大把的银两送给人家,其实她修园子,就是想显摆大清国的威仪,她是觉得大清国的国力和欧美列强比可能是比不过,但和孤悬海外,资源匮乏,人口稀少,文化渊源并不长的日寇相比,那还是要强他一大截的,小日本不自量力,挑起战争,大清国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而建立的北洋海军不是吃素的,它装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还有最勇敢善战的将士,小毛贼你就等着葬身大海,让我们大清国的鱼虾饱饱口福吧。老佛爷她就是这样想着:在她六十大寿的那个大喜的日子里,她要坐到新园子里等着胜利的捷报飞来,让她的寿宴锦上添花,也让忍辱含羞威仪不在的大清国在西方公使的面前风光一次,体面一下。可是慈禧老佛爷,她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或者说她真的有点像井底之蛙,只看到皇宫上面那一片天,对外部的世界不大知道,她不知道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她不知道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她不知道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她更不知道,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日本国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共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共17000多吨。到了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老佛爷她如果能读读孙子兵法,做到知己知彼,知道小日本的狼子野心,知道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军事,知道,明治天皇身体力行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知道日本国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知道中国日本这两个本来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竞争对手,一旦逐鹿黄海,结果竟是完全处于她的意料之外,她在新园子里没有接到胜利的喜报,而等来的是让她威风扫地,让四万万子民忍辱含垢的《中日马关条约》。如果老佛爷她有先见之明,或者说大清国也建立起了先进的谍报系统,日本人的所作所为早点传入她的耳中,引起她的重视,也引起国人的重视,知道强敌可畏,知道大清国北洋水师的装备不如日本,不能妄自尊大,骄傲轻敌,要居安思危,富国强兵,她很可能不再挪用海军军费去修园子供自己颐养天年了,如果她也学学日本天皇身体力行,把为自己祝寿的钱拿出来,为海军多买些枪炮弹药,甚至上行下效,朝廷上的官员也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点,为北洋水师再买两艘军舰,那后果会是怎样?中国必胜!中国必胜,这个信念,不光是老佛爷有,连平头百姓也有,位卑不敢忘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清国的子民都是很有爱国心的。而甲午战争前夕的中国,应该说发展的还是很不错的,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三十年,应该说是初见成效,国力增强了,老百姓也得到实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像我们家这样的殷实富足的小康之家,不要小看这些小康之家,他们可是支撑大清国财政收入的中坚力量。曾有历史学家,把这一段称
状态提示: 风生水起(六) --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TXT下载地址:http://www.00kshu.win/txt/xiazai93550.html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9355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9355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风生水起(六))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洛阳小妹谢谢您的支持!!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9355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9355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风生水起(六))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洛阳小妹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