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日,车队行至安徽地界内一处名为梁山集的集镇上时,忽遇瓢泼大雨,一行人慌忙在集镇上就近找了一家叫做客再来的客栈打尖。本以为过个不多久便能雨过天晴,谁料这雨却越下越大,竟连着下了三天三夜。到第四日上,雨脚渐小,却仍旧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不大的客栈里,挤满了被雨阻住的来往客人。早几日来的客人还有客房可住,晚来的,便是连柴房都住不上了,只能随便哪里挤一挤,只求有口热乎饭吃,不被赶走就成。
有年长伙计叹气道:“田地里的麦苗都被水淹过了顶,照这个下法,不出两天,全都要淹死,一株也活不成。唉,今年老天爷又不给饭吃。”
有人接口道:“别说麦苗了,人都死了好几十口了!”
余人七嘴八舌地插话道:“可不是,淮河又决了口,十几个庄子被洪水淹没,跑不动的老弱妇孺,都被大水给冲跑了。家家都是房倒屋塌,家什不是泡坏就是冲跑,真真正正是家徒四壁,叫人怎么活?只好去逃荒要饭。住淮河边上的老百姓,苦哇!”
凤楼等一行人正坐在旁边用饭,愈听愈是心惊。静好叹息道:“可怜见的。既然住淮河边上这么苦,为何不能搬到别处去?”
月唤道:“自然是因为故土难离,人家不是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么?就好比京城那般好,街道那样宽,地方那样大,可是我还是喜欢我们道路窄细、一下雨便泥泞不堪的嘉兴城。那地方再不好,我也不愿离开。”
凤楼听得笑了,放下茶杯,说道:“我将来回桐城,你自个儿留在嘉兴城?笑话!今后,这样的傻话不许再说。夫唱妇随,三从四德,懂不懂?回去把女戒多看几遍。”
她闻言愣了一愣,并不答话,只是慢慢低下头去,自顾自的夹菜吃饭,始终不看他的眼睛。
饭罢,众人各自回房歇息,鸡鸣留下与一群过客闲聊,回房后,与凤楼忧心忡忡道:“这里距淮河不过一二百里,并不算很远,若是决口来不及堵,大水会不会淹到这客栈来?”
凤楼起身,打开窗子往外看,外头雨下如注。凤楼默默看了一会儿,回头吩咐道:“待雨一停便动身。”
到了第五日上,雨好不容易止住,待官道上的积水退去少许,凤楼不敢再等,率人急急上了路。但因道路泥泞,马蹄车轮容易打滑,车行半日,才走了三四十里路。
天近黄昏时,一行人仍然身处荒郊野地,极目远眺,只见远处有光秃秃的小山峰几座,近处有几间淹在水中的破烂茅草屋,四面八方的田地皆成了明晃晃的汪洋大海,沟渠里的水多得几乎要漫到大道上来,不时便有鱼儿“啪”地跳出水面,再重新落入水中。
水生与凤楼道:“来时我问过伙计了,说大约□□十里以外就有个集镇,叫做大风寨。咱们才走了一小半的路,若是退回去,却又不合算了,白耽误这半天工夫。不过,好在灯笼火石尽有,咱们就挑着灯笼走夜路吧。”
鸡鸣抱着臂膀,骂道:“他娘的,这地方的名字听着邪门,才过了梁山集,又到大风寨。”
凤楼命鸡鸣把干粮拿出来与众人分了:“咱们连夜赶路,只是须得小心些,看这天,说不定还有雨。”
众人不敢耽搁,一边啃着干粮,一边继续赶路。行走多时,看那小山峰,已经近在眼前了。凤楼抬头望天,与众人道:“若是夜里再有雨,咱们就弃了车马,爬到山顶上去躲着。”
月唤正在马车内吃点心,闻言大为担心,忙把手中点心往嘴里一塞,手拍一拍,探头出来问:“我买的东西若是被大水冲跑了怎么办?你不能想个办法么?或者,把我的东西拿来,我抱在怀里。”
算起来,她已有许多时候没怎么搭理他了,这时听闻他要弃丢东西,心里一急,便再也顾不得许多了。
“办法?”凤楼失笑,望着她道,“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财迷了?你的小
作者有话要说: 命和钱财,孰重孰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8786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8786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46章 246)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吴桑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