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
中国的火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浙江等地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与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移动,可以算是火锅初级形式。北京延庆龙庆峡山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火锅,有加热过的痕迹。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一种小铜鼎,高不超过20厘米,口径15厘米左右。有的鼎与炉合二为一,即在鼎中铸有一个隔层,将鼎腹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一个开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镂空作通风的烟孔有的鼎腹较浅,鼎中间夹一炭盘,人们称这种类型的鼎为“温鼎”,它小巧便利,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火锅了。汉代出现一种称为“染炉”、“染杯”的小铜器,构造分为三部分:主体为炭炉;上面有盛食物的杯,容积一般为250至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盘。可以推断这就是古代单人使用的小火锅。唐宋时,火锅开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设宴,多备火锅。在五代时,就出现过五格火锅,就是将火锅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那时的火锅又称暖锅,一种是铜制的,一种是陶制的,主要作用是煮肉食用。到了清代,各种涮肉火锅已成为宫廷冬令佳肴。火锅是中国所特有的食用食品的方式,火锅的圆形设计,使就餐者集成一个圆圈,也在预示着中国人讲究团圆的传统习俗,这种在冬天采取碳加热水烹饪牛羊肉的吃饭,也符合了满族人的饮食习惯。嘉庆皇帝登基时,在盛大的宫廷宴席中,除山珍海味、水陆并陈外,特地用了1650只火锅宴请嘉宾,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1]
发展趋势编辑
火锅
火锅餐饮方便快捷的大众化特色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尤其北方地区寒冷干燥的天气让火锅市场潜力很大,而且火锅种类的经营方式也不断创新,有以“麻、辣、烫”著称的重庆火锅是南派火锅,以涮羊肉为主要代表的北派火锅和新派火锅。在经营模式上,连锁企业经常进步,不断推陈出新,有传统式、自助式、大锅小锅之分,而且“菜品自选,看中才取,结帐点盘子”的被誉为火锅业第三种模式,还获得国家版权局版权保护。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重庆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在1700年以上。
食材准备
生鱼片200克、鲮鱼球200克、鱿鱼片200克、生虾片200克、生蚝200克、鸡肾100克、牛百叶200克、猪肝片200克、黄芽白200克、猪腰片200克、菠菜200克、生菜200克、豆腐200克、茼蒿200克、牛肉片200克、鸭粉肠200克、鸡片200克、生抽250克、鸡皮100克、花生油100克
制作步骤
1将锅烧热,下花生油烧炼至六七成热,倒入生抽中,调成味汁备用。
2用特制的红泥炭炉,点燃木炭上放瓦解(即砂锅),注入清水烧沸后,由食者随其所好,取生料涮熟,蘸味汁而食,一般先荤后素。
注意事项
1边炉里的汤用清水即可,但可加上几片萝卜,以增加汤味的浓郁和除去蔬菜的涩味。有人喜欢在汤里加上一小块生石膏(中药),据说可减轻打边炉后口干舌燥之弊。放上几块豆腐,也有类似功效。
2广东也喜欢用鱼骨虾头熬汤以代清水,增加汤味浓郁。
3生料可随食客所好有所增减,但必须选用“见火就熟”的方才合拍。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8784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878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71.第七十一章火锅))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酥香小圆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