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我掌华娱- 109.第109章 第一百〇:机会,稍纵即逝(2/2)

文/老驴东来
我掌华娱 | 本章字数:686  | 我掌华娱txt下载 | 我掌华娱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我的美女班主任百重梦关传奇医手遮天,男神高攀不起皮囊之下往返熊出没借过年华篮坛紫锋柯南世界里的巫师睁眼撞鬼重生之我有金手指炼体武圣启奏皇上皇后要出轨
80年代末的约30亿下跌到了2001年的不足9亿元。

所以很多人都把去年张一谋推出中国第一部“商业大片”《英雄》,当做是中国电影扭转命运的肇始。但事实上,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到今天依然保持着中国电影放映的单片票房纪录——一个出色的产品无法成就一个出色的产业。

从去年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才开始从“计划”制度进化到了院线制度,这才是中国电影业触底反弹的根本动力。

曾经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是“计划”色彩无比鲜明的统购统销,俗称“卖拷贝”。

有制片资格的是全国十多家电影制片厂,而发行则由中影公司独家垄断,统购包销。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由中影独家收购。无论同期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是多少,中影收购价都保持一致(在八九十年代,收购价逐渐由七八十万上涨到最高峰的120万)。

然后中影将购入的影片按照一定的“收入留成”比例交由各地省一级电影公司安排放映,无论影片票房好坏,是赚是赔,都跟制片厂没有关系——尽管那个票价只是三五毛钱的年代也产生过《少林寺》《神秘的大佛》《******》等多部票房过亿的电影。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贱,外国的院线制度明明已经十分完善了,却视而不见。什么年代了,中国还在实行垄断分配的畸形发行方式。所谓“不打的疼了,不知道反省”,也就是这十年,中国电影跌入谷底,才不得不被迫改革。

上面终于一纸规定发了下来:“中国现有的所有影院,都必须加盟某一院线才能获得放映资格,而片方需要直接与院线洽谈票房分成……”

如此,属于中国的院线制才随之兴起,也才给了胡一飞这种人机会。

机会来了,稍纵即逝,胡一飞恰恰是擅长抓住机会的人。

他就像一只疯狗,现在一口咬住咯,立刻就死死不放嘴。


状态提示: 109.第109章 第一百〇:机会,稍纵即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109.第109章 第一百〇:机会,稍纵即逝(2/2) 返回《我掌华娱》目录下一章:110.第110章 :宣发的无奈(快捷键→)

推荐阅读刺客皇妃:皇上拿命来澜山历事邪王的绝色一品妃女皇天下之月氏王朝农家小福星穿到明末当皇后皇上,请滚!东山行锦绣盛红妆闺冠太子宠姬:爱妃,往哪跑重生之再世毒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