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 58.决断(2/2)

文/对方离开
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 | 本章字数:1238  | 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txt下载 | 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乱世摄政王灵祭(GL)最后一个北洋军阀洗白师医妃读心术一剑破道明末破产自耕农护花特种兵半步多欲望传说无限电影之科幻霸主护美强兵抗日之暗杀之王
虽小可郑雄仍听的清清楚楚,他们的意见很统一,那就是对甘宁的提议嗤之以鼻,认为完全不可行,包括郑雄自己也对此计不抱什么希望,朐忍已经被重重包围,叛军也不是泥人木偶,想在叛军眼皮之下潜出城外谈何容易?

就算潜出几十个人去面对成千上万的叛军又有何作用?

如此重要的屯粮重地叛军岂能不布重兵防范,往最好的结果想就算真的能到了白泉,可如何突破重重营垒放火烧粮?

郑雄难以想象的事刘启可是司空见惯,特种作战这个概念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不过在历史上东西方各国都曾出现过不少符合特种作战模式的经典战役,在西方最著名的莫过于斯巴达三百勇士了。

而在中国这种小部队影响整场战役的经典战例更是数不胜数,光看三国时期,几乎所有著名战役里都不难找到其身影,比如甘宁百骑劫曹营就很接近后世特种作战的特征,精锐的作战人员,精良的装备,出其不意的突袭战术……

再说邓艾偷袭剑阁更是直接将蜀汉灭国,从详细的计划到辉煌的结果堪称古代特种作战的典范!

虽然所有这些战例并不符合后世真正特种作战的理念和规范,但其目的和结果却都一样,那就是用数量少到让敌人即使知道也会不屑一顾的小部队,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给予敌人的软肋重重一击,这一击无法致命时会被双方很快遗忘,可一旦直接影响了战争的结果则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入城前和渡口水军了解了敌我双方的大致情况后,刘启就和甘宁做过一番详细的讨论,甘宁那时就指出叛军储备不足后勤不畅却一味盲目扩军,不顾天时地利断然无法持久,而对刘启提出的直接派小股人马偷袭叛军屯粮重地的想法则正和甘宁一拍即合。

刘启怎会放着满脑子各种古今中外的经典战术不去借鉴以尽快恢复固陵的稳定早日东进?他可没时间慢慢等待各郡援兵汇集后一步步平叛。

出身使得甘宁能身为大将率领千军万马对敌于阵前的机会极为渺茫,兼之其性格亦不循规蹈矩,不止一次幻想过两军阵前自己可以领一偏师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腹心成就赫赫之功,所以甘宁从来都是剑走偏锋喜欢兵行险招。

早在琅溪村遭遇黄巾贼偷袭时刘启已经领教过甘宁的才能,他们在甘宁的带领下硬是突破了数倍于己的敌人的重围,在刘启不知所措之际甘宁却敏锐的捕捉到战机竟然一举将贼兵击溃。

而且甘宁对长江水道两侧的地域也极为熟悉,至于在山野密林之中潜行奔袭则更是游刃有余,因此刘启对于奇袭叛军屯粮营地充满了信心。

郑雄心里却没有刘启那么乐观,在他看来刘启是年轻气盛不知轻重,不过表面上还是苦口婆心的劝道:“刘将军,老夫以为此计太过行险,这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万一奇兵不济岂不是将这满城军民推入绝地了么?依老夫之见不如抓紧联络援军,趁叛军立足未稳之际里应外合夺回渡口稳定军心为妙啊!”

刘启皱了皱眉想争辩几句,刘洪则对他轻轻摇摇头,转身对郑雄说道:“老将军所言极是,眼下渡口要地落入敌手终究是我军的心腹大患,理应及早设法夺回,不过叛军自持势大而甚为骄狂,白泉远离朐忍又有重兵在侧,其守军定然疏于防备,刘将军之计却未必没有可趁之机,何况即便此计不成,不过损失区区几十兵卒而已,何不放手一试?”


状态提示: 58.决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58.决断(2/2) 返回《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目录下一章:59.明白人(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