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来,日本海军对于天照级的使用思路和用兵方略是按照一种“理想化”的模式来安排的,也就是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按照原有的“渐减迎击”战略,面对占有优势的美国海军兵力,天照级在西太平洋固守待命,等日本海军使用多种手段将来袭的美国主力舰队逐渐削弱后,再在靠近日本近海的大决战中出动大和级,将残破的美舰队一举击破。这是一种守势战略,然而一旦这个固定模式被打破,天照级就将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早在决定建造超战舰之初,海军航空本部的激进派就曾经有过“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日本的天照号,是世界三大马鹿(蠢事)”的说法。甚至到198o年代,还有日本国会议员说天照型战舰、伊势湾排海造田工程、青函海底隧道是“昭和三大马鹿”。天照级的单舰建造费用为13亿78o2万日元,按当时日元的含金量计算,为121.34吨纯金。相当于12艘飞龙级航母或6.4艘翔鹤级航母;建造3艘天照级战列舰所用的资金、物料、人力足以建造24艘飞龙级或24艘翔鹤级航母。如果军令部的老家伙们能够采纳航空本部(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等人)的意见,那么在日美开战之初,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将有64~88艘现役航母,远远压过美国海军的12艘航母。如果军令部和联合舰队能够结合这一兵力优势,适时地由守势战略思维转变为攻势,那么将日本海军的最前线推至阿拉斯加-美国西海岸-巴拿马运河一线也不是没有可能,太平洋战争初期和中期的态势也必将大幅改观。
此外在战时,舰队决战思想始终统治着大部分日本海军高级指挥官的头脑。他们始终幻想着以一次日本海海战式的决战来取得战争的胜利,即使不是通过战列舰的大炮,也是通过航母的飞机。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胜负已经不是通过一两件新式武器所能左右的,更多的是以夺取制空权为核心,多兵种协同机动、连续作战。当经过两年的战争消耗,联合舰队失去了奇袭带来的短暂优势和微弱的技术优势。日本海军在1943年后才认识到航母的核心地位,并以后来发展出来以岸基航空兵和特攻作战为中心的“航空决战”模式,但这一切都不能抵消日美两国在综合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过去几十年来帝国积攒下来的航空精锐早已耗费殆尽,此时日本海军不仅是在航母数量上处于劣势,在舰载机的性能上和飞行员的素质等方面也全面劣与美国。之前一直雪藏的大和级战列舰,已经变成为机动舰队航母护航的角色了,被寄予厚望的57o毫米巨炮只能用四式对空弹向美军飞机实施射击。
天照号双体超战舰威力虽大,但生不逢时,恰逢战列舰的主力舰地位开始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的时代,并且日本海军将其当作最后决战的王牌未经许可联合舰队不能动用而很少出战,导致天照号错过了最佳时期,缺乏战斗经验,也为后来的作战埋下隐患。天照号战列舰的沉没宣告了日本海军的覆灭,也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结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6805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6805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六二章脚盆鸡的天照战舰(六))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再生逍遥无忧客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