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生铁锅煲鳙鱼汤,又香又甜的口感使你总喝不够
鳙鱼“三品”中的第二品是,”党古”煲鳙鱼汤。这种用生铁铸成的铁锅(祁东方言:”党古”.这个发音也不准.我这个在祁东生活了二十年、在东北生活了四十年的中国语音通之人,却找不出一个现代拼音的同音字)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党古”为圆形,直径约30公分;高度约40公分;锅底直径约20公分;厚度约一公分。锅盖也是生铁铸成,厚度约一公分,中间的铁把手旁边有一透气孔。“底井”水养的鳙鱼,一般三年以上约有6至8斤重,去掉3至4斤头部后,剩下的3至4斤鳙鱼肉,全部用来煲汤。唐僧传授的煲汤“秘诀”是“凉水下锅”。也就是将剁去鱼头的鳙鱼肉用水洗尽后,不用解刀剁成小块,直接放入当地传统的”党古”中;尔后添加自家门前的“底井”流出的泉水。往锅中添加调料时,特别注意一点是不能放油,包括猪油、茶油、菜籽油、黄豆油等。煲鳙鱼汤放的调料主要有:食盐、料酒、陈醋、葱、蒜、姜、干红尖辣椒、干桔子皮、桂元干、荔枝干、黄芪、杓杞、党参等。将全部调料放好后,再将”党古”放至蜂窝煤炉子(以前是柴火灶)上,用中火熬4个小时。由于:”党古”的锅盖较重,锅内有一定的气压,半条3—4斤重的生鳙鱼肉,在锅内熬得鱼肉与鱼刺全部分离,出锅前只需将鱼刺挑出,用大汤碗(小盆)盛上全部鱼汤。在汤面上加少许香菜末或大蒜末即可。这种鱼汤是色、香、味俱全。汤是鲜白的汤;香是清鲜的香;味道是喝在口中,“醉”在心田。哪种感觉,读者只能怨本人才学疏浅,无法用文字准确地表述出来,最好是到现场品味;现场感觉;现场体验!
三品糯米粉勾鱼杂糊,又粉又脆的口感使你总品不够
唐僧传授的鳙鱼第“三品”,真正称得上是美味中的珍品。6至8斤重的鳙鱼,在纯天然的淡水中,生长期都超过了三年以上。鳙鱼的内脏除胆不宜食用外,其它鱼肠、鱼膘等鱼杂都是上等的菜肴。一条鳙鱼的内脏收拾干净后约有七、八两重,能做一小盘上等佳肴,只能细品慢尝。加工制作这道菜的关键环节是冼好鳙鱼肠。现在传统做法是:用一根圆竹筷先将鱼肠翻过来,用食盐搅拌,尔后用清水冼净。南方人吃鱼杂,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用新鲜的青、红辣椒爆炒;二是用当年种的新鲜生姜切丝加干辣椒爆炒。唐僧传授的鳙鱼第“三品”绝技是,用糯米粉将爆炒的鳙鱼杂勾欠成糊,吸取了前两种传统做法的精华,独创出一种新颖的吃法。将鱼肠等切成约3公分长的丝段,先放料酒;陈醋;新鲜的青、红辣椒丝;新鲜生姜丝等调料用火爆炒,尔后加鲜猪骨头熬制的“老汤”;开锅后放入用石磨磨碎的当年稻田生产的糯米粉勾欠成糊。用“石板碗”盛装,在桌上加热(相当于如今的铁板牛肉)味道更美。这种“糗状”鳙鱼杂,每吃一口都有鱼杂的脆软、糯米的清香。如今,“底井”流出的泉水,成了梅塘水库的水源.,梅塘水库的水照样能养6—8斤重的鳙鱼。当地老人还继承着陈玄奘传授给肖汉卿主持的“鳙鱼三品”的传统做法..
陈玄奘公开传授的鳙鱼三品秘诀,其实也暗藏着隐藏“天书”的玄机。鳙鱼三品口诀,十四句中的前十二句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天书秘籍藏于青石飞鸽底座”,后两个字是“玄奘”。这个菜谱中隐藏的秘诀,在人间传流传了上千年也无人解读弄懂其中的奥秘。
陈玄奘暗藏“青石飞鸽”底座的“天书”,后来被陈姓人氏——陈楚杰,在当差办案过程中,清缴两个小偷的赃物查看“青石飞鸽”时,不慎打破了底座,从而获知了“天书”内情。
欲知“金鳞红鲤”与“青石飞鸽”的来龙去脉,请继续阅览、、、、、、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6571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6571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章 第一 二 三节)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肖斋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