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的统治下,日本日渐腐朽,不思进取。
比如,德川幕府逐步限制枪炮的制造,把全国兵器的产量从5000件减少到两百件,幕府的沿海防卫部队每七年才开一次炮,大炮多是1640年以前铸造的古董。
“那楚剑功比起南部诸藩如何?”
“此人才具尚可,可他有这清国的大势压制,比不得我南部诸大名能够抛开幕府,自行其是。如果我南部诸藩就此奋起,秀吉的遗愿,指日可待。”
但日本自强、开国的呼声一直未曾断绝,南部诸藩经常阅读一份荷兰的小报,他们注意到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张殖民地,注意到美国革命和西部拓殖,注意到法国大革命,注意到欧洲的船队在中国海岸游弋,注意到华人被一步一步挤出东南亚。
南部诸藩们,对日本的未来忧心忡忡,而德川幕府的反应实在让人失望,1769年,俄国船只停泊在日本海港,德川幕府把炮台油漆了一遍,1791年美国船来了,德川幕府又给炮台刷了一遍油漆。
“秀吉的遗愿?吞朝鲜而并中国,迁天皇于北京,设幕府于宁波,宰制天下。”
“老师心中,也时刻以此遗愿自勉吧。”
“隆盛郎,你当为此努力啊。”
“在日本,为此努力的大名有好几个吧。长洲藩被贬已经二百多年了,却始终坚持着三项国策:实现诸藩之间的联合;向夷人学习;夺取日本和夷人之间的缓冲地。”
“隆盛郎,你知道得真的不少。”
“这多亏了老师的教诲啊。”
“虽然长洲藩和萨摩藩都是主张革新的,但他们两个藩之间却互相敌对,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老师,弟子想起了屈原的一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长洲藩和萨摩藩都是我们要依靠的力量,长洲有武士一万余人,萨摩藩有武士接近三万人,他们两藩不和,就会削弱我们的力量。”
“老师,两藩的矛盾实际上是因为日本太小了。日本有那么多杰出之士,却只能困顿与三岛之地。中华地大物博,却不得其主。如果南部诸藩进攻中华,不,清国,也许对双方都是幸事吧。”
“隆盛郎,少年有理想是很好的事情,但不能操之过急党军荣誉。”
“是的,老师。”
“清国虽然腐朽,却仍然是庞然大物,日本虽然有一些维新志士,但整体的局面并不比清国好上多少。南部诸藩的大敌,一是内斗,二是江户德川,三才是清国。”
“老师,西乡在听着呢。”
三千卫门突然说:“走累了,我们去吃东西。”这句话是汉语。
两人来到一处酒楼,叫了个僻静的座,点了些小菜,慢慢吃起来。
“离开日本这么久了,还是想念家乡的生鱼片啊。”
“隆盛郎,想念家乡是美好的情感,千万不要遗落了。”
“是的,老师。”
“南部诸藩的联合,对我们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着手。”
“老师早就深思熟虑了吧。”
“第一,是天皇。”
“京都里的那尊偶像?统仁皇太子就要继位了,他是个攘夷派,排斥西洋的东西,而赞成开国政策的萌钉宫亲王痴仁却被幽禁了。”
“隆盛,不管任何时候,对天皇一定要恭敬。”
“是的,老师。”
“天皇身边有一个人,叫守随信吉,他在海外住了很久,很了解西方的情势。”
“啊,守随先生我知道,是黑岛家的家老的子侄吧,或者说,他就是黑岛家的人。”
“你知道我的俗家本姓是黑岛,我也不用瞒你,守随确实是我们的人。”
“那真是太好了。”
“我们可以借用尊王这面大旗,将南部诸藩团结起来。”
“老师,南部诸藩不会这么好说话的吧。”
“这只是夺取政治上的名义,我们第二步,就是将进攻清国的好处展示在他们面前,用利益捆住他们。”
“老师,长洲藩好说,他们是秀吉的后人,进攻中原,本来就是他们的国策。但是萨摩藩呢,他们是一直希望像英国人一样,制霸海洋的啊。”
“我有信心说服萨摩藩。欲征服海洋,必先强健国体,欲先强健国体,必先征服清国。”
“我明白了,这是老师常说的征夷策。”
“萨摩藩最喜欢模仿英人和荷兰人,如果这次英人的入侵取得了胜利,萨摩藩也会动心的。我们就呆在这广州,看看清国如何面对英国人的入侵吧。”
1月15日柳叶飞
“全连以千总为轴心,扇面旋转,齐步走。”
“列连方阵,以把总为右标,向右看齐。”
“面向敌方阵列,起步——冲击。”
朱雀军已将开始了连单位的阵列训练,一波一波的人浪,在校场中涌动,伴随着口哨声,移山倒海。
楚剑功站在场边,心潮澎湃,自己的军队,已经有了25个连的规模,这些,都是种子,总有一天,他们将成长为苍天大树。
乐楚明突然过来向他报告,李军师来了。
“李颖修又来干什么?”楚剑功不及细想,去签押房里和他会面。
“兄长,今天我是来请你去见一个人。”
“又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6440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6440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1841(一)厉兵秣马待剿夷)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引弓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