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余的改革中对于文化的改革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首先在宗教上,由于时世的混乱许多人就都开始信仰宗教了,这就使得宗教的大发展获得了坚实的受众基础。而在西方文化传播过来之后,内地的宗教与西方宗教在许多方面便产生了冲突,为此甚至发生过流血事件。为了缓和各宗派之间的斗争,吴余下令各地宗教限制泛滥,宗教建筑数量严格控制。为此魏秉更是在欧科罗大教堂上发表了一次演讲,内容主要就是希望各宗教间能和平共处,并表示无论内外宗教一律平等,有争论可以公开辩论。随之魏秉便对各教教徒进行了安抚,宗教之间的争议总算是走上了常态化。后来的历史学家研究魏秉为何没有极早收回藏域时,就有猜测过魏秉可能是因宗教原因而没有让吴余收回旧域,这只是一种猜测,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不可信。
比之宗教的改革,文化上铜雀国的各学派则再一次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早在东明古战国(与现世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样,主要特点就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时代,铜雀国内就出现了许多的各家学说,最后形成了一个和诸子百家一样的局面。这些诸多的学说中,其中也有儒学,创始人叫孔庸。东明古时代,与春秋战国时期一样,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宣扬自己的学说和理论,而最终大多数国家都信奉了(指先秦以后)儒学。但东国不一样了,在东国1300多年的历史中,其实在此之前有近一百多年是东国的征服时代,也就是说东国是东明古诸国中最早一个实行中央集权专政的国家之一(在秦国之后,也就是指习法家之学),而这也就导致东国并不信奉儒学。为了证明自己国家有统一天下的能力,东国人就十分相信法家、墨家、纵横家、道家、医家等,但到最后这些学家统一起来,出现了东国最为信奉的学术流派――东全家(亦称中家、元家)。东全家在东明古战国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派别,但最后终因被东国看重而名扬四海。东全家的创始人是一位老人,这个老人叫中阳,后世称――中山寿子,他的理论在他的年轻时期就出现了,但却是在他的晚年才形成体系。东全家其中又分为全家与众家,只是这两家的鼻祖都是中阳的弟子,所以都归到了中阳的名下,称为东全家。东全家的学说主要强调,治国不能偏一,要几者兼济,这就要考验统治者的能力,尤其是商业与农业,东全家认为这二者是极其重要的,不能有一方偏执,而必须平衡,这样国家才能持续稳定发展。而且东全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经过无数次的传递过程后它的终端都是会产生或与经济效益有发生关系,所以东全家指出经济绝对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而且会永远与百姓牵扯上关系。在礼法上,东全家认为礼不得不有,但不能拘泥于礼,因为思想是会产生改变的。在德行上,东全家认为再有才华的人若不能做到德行高尚、礼贤下士、隐忍谦让的话,那都不如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而且东全集还提出了一个理论,这是被后世发扬光大的,那就是简节,即环保节约,这种想法在当时是超前的,虽说自古就有节俭,但东全家把它视作是必须也是必要的,而且是建立在环境的基础上,比如节约资源不浪费等等。还有一个就是“无惑可解,然有惑不可解之”,用李奉的话说就是世界上的一切用科学都能揭开,但有些东西是不能用科学被揭开的,而要用神秘与未知。东全家的思想集百家之大成,有点像杂家但它又有自己的主要观点与理论,也正因此东全家被东国所信奉。东国将所信奉的各家思想结合,最终将东全家的学说作为自己的政治思想理念。与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家相比,山中寿子是一个为人诙谐幽默、善良和蔼的人,经常与自己的学生辩论,有时甚至会反复反驳自己的说法,他的思想注重人的情感与心理,所以他经常和百姓一起劳作,了解民情。他的两个大弟子更是发扬了他的学说,其中一个即是东家的鼻祖――中肃子,中肃子为人谨慎,想法与感情不会喜形于色,十分节俭,他曾经经过商,后来拜中阳为师学习中阳的思想,再后自成一派,形成了以律法与经济为主的东家,据说东家一词就出于中肃。而另一个则是众家的鼻祖――中谷子,他的性格与中肃截然相反,性格开朗大方、善于交友,广交各家名士,后来拜中阳为师,在晚年中阳的患病期间,他还亲自挑起了照顾导师为其养病的重担,后来也自成一派形成了以心理与自然为主的众家。这二人是将中阳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再升华的人才,但性格迥异,也就造成了思想的不一。在中阳、中肃、中山三人的努力下,年轻的东全家思想造就了东国1000多年的繁荣。在李奉到北方游荡的那段时间中,他来到了东全家思想的源泉之地――北方寿山郡,在那里见到了中阳的后裔中雪中若青,据说后来他和中雪还产生了一段感情,在那里的经历也让李奉自己的思想出现新的扩展与创新和改变。
东国统一天下之后,东全家就成为治国思想主体,但其他学派也被允许自由发表言论,可千年过去了,当在特殊的年代李奉的思想出现之后,百家的思想便瞬间败倒于李奉的盛衰论,从此盛衰论思想统一思想界,令百家愤愤不平。但正如我们所说,一旦世界又恢复了祥和与安乐,盛衰论这种灾难思想便被迅速抑制,到吴余改革时期,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974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97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十九章 永明改革——改革后期——十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左开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