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仅存的数千战士当中,与奥利西斯同时代的塞疏西德兵士绝望不已,他的耳边传出振聋发聩的谶语,他清楚的记得,他在仅剩的羊皮纸上写下,“我手握长矛,枕于圆盾,依于城堡,眠于大地,痛于流血,思于神灵,忧于死亡,苦于绝望,逝于黑暗。”赫特人军队的长官一遍遍的下达着指令,他们对希拉纳的砲击已逾三日,他的同胞已经越过这里,他们已经在玛瑙河岸与查木斯人短兵相接。可是,一日不除这里,他们就永远得不到真正的胜利。他们在自己的大帝的号召下,杀红了眼,嗜血的进攻着,进攻,进攻,还要更多,还要更多的进攻。
“把所有的敌人斩尽杀绝!”
所以,在塞疏西德几乎就要死于这份绝望之时,曙光终于向他伸出了援手。奥利西斯国王的援军赶到了!从拜兰重整旗鼓,五万人以上的骑兵以及两万多的步兵直奔希拉纳杀将过来,在以往的任何一位帝王之中,除了查木斯之外,从未有一个人能够超过画师们对奥利西斯的无比重视了,在随军而来的使团之中,画师塔西画下了传世的《希望》,这幅画被后世评为对伟大人物的刻画与描绘的典范之作。
也就是由卡所说的,“神圣之人必被圣光笼罩。”
苦难的战士们,在最后一刻被圣徒接住,而握住奥利西斯的左手的,正是塞疏西德的右手。直至今日,也没有准确的证据能够证明塞疏西德曾在希拉纳见到过奥利西斯,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之间的神交几乎超越了亲身所见,他是这位国王终生的崇拜者,他是他信仰的布道者。
经此一役后,王国的危难终于得到了暂时的解除,而塞疏西德的人生也就此开始了巨大的转变,作为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中,被记述最多的人物,这些人正是在各自的领域中,对往后的时代影响最大的人们,他们之所以被人们所记住,他们的言论之所以被留下,不是因为媲美王侯将相的功绩,而是源于真心留下的思想和知识。
身负重伤的塞疏西德已经不能再作为士兵继续战斗下去了,他被解除军籍重新成为了一名平凡的公民。在希拉纳作战中艰难生存下来的数千人都被奥利西斯妥善的安置,他们得到了无比的拥戴,成为了那一年中,一百多万正规军里得到授勋(授予勋章)的少数人,而那一年,也是自有士兵授勋制度以来,受勋人数最多的一年。
在要塞之中如梦似幻一般的经历,让塞疏西德成为了勤于思索的人,他以及他身边的战友以及他眼前的敌人,所有人的怪异的状态,所有的这些见闻,让他从只是记述自己内心的思考转而开始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回到查木斯后,他开始热心的与那个时代的各个思想家交流,他虽然只是平凡出身,虽然懂得的知识不多,然而那股热忱终让他成为了“哲学之父”。他热切的思虑着人生的问题,他将人类的最终目的总结为三个问题,也就是:
我们为何存在?(我是谁?)我们为何而存?(我从哪里来?)我们命运如何?(我要到哪里去?)这被后来的格洲哲学家们看作是人类思考宇宙的最高命题,也是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在思考的问题。
塞疏西德诚挚而简朴,他成为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先行者,他并不长久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他的思想言论构成了查木斯哲学体系的骨架,而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成就卓著的众多学生们,创造了万千组成这个体系的细胞。从宗教哲思转移,西方古典文明的建立,正是从此时开始,由塞疏西德这一时代的人们为基点开始发端的。
他痛恨战争。奥利西斯的及时赶到挽救了王国,使本土得以幸免于难。然而军队却早已筋疲力竭了,急需休息。可是无论国民还是敌人,都不会给他们歇息的机会了。东南的贸易城市的相继陷落让王国的贸易网络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必须依靠资源丰富的东部得到的许多重要的战略资源瞬间就断供了。要知道,此时的格洲西部,技术的进步比之东部是要落后的,查木斯的纺织业是在广阔的西部上得到发展的,然而原料的来源,在这一阶段,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东部的贸易获得的。查木斯国几大重要的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制陶业等等,这些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产业随着东南的战乱而衰落了下来。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时刻威胁着看似稳定的国家经济。所以,奥利西斯必须赶在王国的商业崩塌之前,夺回这一地带。
可是这又谈何容易?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身前有一个和自己一般坚定的敌人,他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974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97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章 查木斯(5))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左开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