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
随着阴阳师高亢的声音想起, 棺木抬出灵堂后,便放到预先绑好的架子上,有腐架、二龙杠、独龙杠等数种形式。同时在棺木前摆上供桌、供品,家人扛着引魂幡,在鼓乐声中绕棺木左转三圈 ,右转三圈 ,以表示对死者的依恋难舍。每转一圈,就要浇奠一次。绕棺完毕,升棺起灵,当地称为“绕灵大起丧”。 棺木抬起之前 ,死者的长子刘熊双膝跪倒 。手捧烧纸钱的瓦盆,痛哭失声,然后把玩盆在地上摔破。忻州、定襄一带称之为“摔丧子盆”。民间认为,摔破丧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烧化的纸钱带到阴间去用了。
摔过“丧子盆”,抬棺人手众多,既便于做到这一点,前呼后拥,又显得气派。刘志光的是32人1杠。
……
出殡队伍最前面有开路的,一阴阳师的小徒弟沿途插放“路旗”------用五色纸或白纸糊成的小三角旗,指引死者亡魂;同时抛撒引路纸钱,以示买通沿路鬼魂。次为仪仗、各种纸扎(有的地方称为“纸”)、粗、细乐班、本来应由外甥或孙子扛着的引魂幡、扛条凳的 ,但他没有外甥子孙,就换了几个年龄比较小的小弟来扛着引魂幡,后即为牵缆持丧棍的孝子 刘熊,孝子之后是刘志光的棺木,棺木后跟着的是坐着车轿的女眷------刘志光的老婆及小蜜和步行的“亲友”,至于秦凡他们跟在最后面。
送殡队伍至人多处或大路口,就停灵路祭,鼓乐也要停下来演奏------一般由亲友、邻里设祭,后来大多为丧家自己设祭,其意不过是显示丧事办得排场、隆重罢了。不说刘志光。没有亲友,邻里不说,但看排场,就是自己办的。
本来按理是来到村外后,“送葬的亲朋止步,由死者的儿子“谢孝”。然后除去棺罩、停下仪仗,只有家人与至亲携纸扎及祭品随棺前往坟地。时辰一到,即刻下葬。棺木入墓后,晋中祁县一带,阴阳先生要摆下罗盘仪定方位,左挪右移,直到他认为可以为止。大体上方位为东南——西北向(乾——巽位),当地有“头顶紫金山,足蹬雁门关”的说法。晋东南沁县等地则还要由阴阳先生安置镇物,如桃弓、柳箭、桑枝、棉花、五谷等。死者的儿子入墓检视,然后家人往墓内扔“富贵钱”、“富贵馍”。浮山一带,墓内要放由阴阳先生画符的新砖、新瓦,民间认为这是阴间的锁和钥匙。五寨等地在掩埋棺木时,要求“ 人停锹不停”。家人则要呼喊死者“ 躲土”。坟丘堆成后,死者儿孙所持的“ 哭杖”和“ 引魂幡”要插在坟头(引魂幡也有放置于棺顶的),接着烧化所有纸扎(“童男童女”已被把头或脚扭向后,置于棺木一侧),大家再祭奠一番,痛哭尽哀,然后悄然退出,让死者永远安息于此。”可是这一次是所有人都一直陪到墓地。
众人看着墓地是“午夜不归路”,心里一阵凉意。
“这是怎么一回事?”
“不知道!”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897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897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八十四章 出殡)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霉干烧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