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儒者,研究易学的风气颇盛,如王船山、惠栋、江永、焦循等,都有专著,唯仍多依违于汉,宋儒易的范围,为清代的经学生色不少,如近人杭辛斋、沿秉和颇得数的效用,亦自成家。
易学的精神
唐、宋以后的易学研究,应该说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说。这个新的“三易”观念,也是说明秦、汉以后以至现代的易学内涵“理、象、数”的三个要点。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来说,“理”便是类似于哲学思想的范围,它是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数”是由现象界中形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由引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与后果。反之,也可由数理的归纳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
再来综合这三种内涵的意义,便可知“《易》理”之学,是属于哲学性的。“象”、“数”之学,是属于科学性的。总而言之,完整的易学,它必须要由“象”、“数”科学的基础而到达哲学的最高境界。它并非属于纯粹的思想哲学,只凭心、意识的思惟观念,便来类比推断一切事物的。
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综罗易学“理、象、数”的明辩。《礼记·五经解》中,提到易学的宗旨,便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所谓“洁静”的内涵,同时具有科学性周密明辩的作用。但在明辩理性之间,倘使不从沉潜静定的涵养而进入易学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锋,便会流入歧途,自落魔障。故《经解》中,又说到易学的偏失,很可能会“使人也贼”。
从“理、象、数”的精华来看易学,由乾、坤两卦开始,错综重叠,旁通漫衍,初从八卦而演变为六十四卦。循此再加演绎,层层推广,便多至无数,大至无穷,尽“精微”之至。
如果归纳卦爻内在的交互作用,便可了解六十四卦的内容,只有专长、坤、复、睽、家人、归妹、渐、姤、浴⒔狻㈠俊⒁谩⒋蠊、未济、既济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的内在交互中这十六卦象,每卦都出现四次。
再由此十六卦而求其内在交互的作用,便只有乾、坤、既、济、未济四卦,每卦各出现十六次。
复由此类推,就可了知在此天地之间,除了乾、坤、坎、离代表阴阳的无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特理或人事,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它的吉凶观念价值的构成,唯有“既济、未济”两个对待的现象而已。
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了解一昼未分以前,阴阳未动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体认大《易》“洁静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圜的妙用了。
【附】六十四卦简析
乾(乾上.乾下)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坤﹝坤上.坤下﹞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屯﹝坎上.震下﹞.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蒙﹝艮上.坎下﹞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需﹝坎上.乾下﹞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讼﹝乾上.坎下﹞.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易经】)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