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谷神的崇拜,在母系氏族图腾制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因为碰上某种大幸运,或遭受到某种意外的不幸,恰恰与某种植物发生了偶然的联系,这种植物便有可能成为图腾。如《维吾尔史略》曾讲了一个树祖的故事:在士拉和色楞格两河汇流的忽木阙术地方,有两棵连枝树,两树之间有一小土堆,土堆渐大,内有五室,每室坐一婴儿,当地人认为是天赐小儿,待他们长大以后,大家推举其中最小最聪明的那个当领袖。树之子把部落:治理得很兴旺。
有的地区的藏族传说,斑竹被吹倒以后,里面有一漂亮的女孩。彝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竹筒里爆出米的,《华阳国志·南中志》与《后汉书·西南夷传》均有大同小异的记载。大意都是一妇女在水边得三节大竹,内有男婴,养大后,武艺高强,自立为首领,以竹为姓氏。有的又说,三兄弟避洪水,三弟的避水木桶被一丛刺竹挡住而得救,才保留了人种。壮族亦有人出自竹子的传说。黔东南的苗族则崇拜枫树,把枫树视为人的祖先。殷代的开国功臣伊尹,因出身卑贱,人们为了使他的出身跟所处地位相称,传说了他的母亲在逃避水灾时,变成了一棵空心桑树,伊尹便是从这棵空心桑树里出来的婴儿。(见《吕氏春秋·本味》)所有这些,有的本身便是植物图腾神话,如彝族对竹子的崇拜和苗族对枫树的崇拜;有的则是图腾崇拜的遗风,是后人借用古老的神话,将自己的祖先或历史名人神圣“在古时候,人像鸟一样会飞,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但是却没有火。在严寒时,人只得躲进山洞,吃的全是生食。在大森林中居住着一种鸟叫“飞罗”,它有火,但不会飞翔,整天停在洞中,望着别的能飞的与发呆。有一天,一位猎人从它身旁飞过,看到飞罗闷闷不乐,就问它发呆的原因。飞罗诉说了无翅膀的苦恼,猎人就提出用翅膀换它的火。飞罗听后,非常高兴,很乐意地和猎人交换了。飞罗插上翅膀,鸣叫着飞向天空;而猎人得到了火,却不会飞翔了。……但由于衍了火,夭能吃熟食,严冬时能得到温暖,黑夜中能驱走猛兽。火使人们受到极大的益处。”
这是傣族布角人的火神话。“布角”意即“祖先”或“创世人”。布角人居悻边远的云南勐腊县勐腊镇西北角的寨中,几乎濒灭绝,现在人口又有所发展。看得出来,他们这则神话很特别、很罕见,象征人类一旦认识火的重要,便不惜用,能长寿。第一代人毁灭于水灾与火灾;第二代人因**被天神所消灭;第三代人是幸存于葫芦之中的兄妹,即”葫芦人“的后代。这部史诗不但有成体系的丰富的神话,而且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风俗以及传说。最后是叙述傣族两个支系,由分支、迁徙到定居的过程,其中一支叫”西双邦“,”西双“是十二,”邦“指部落群。此外,我国少数民族还有为数可观的散文神话。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了解人类的幼年期,提供了许多参考资料。因此,对中国神话传试这座文化宝库,要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观点加以批判接受。
汉文古籍缺乏原始谷神的记载,中国云南的佤、景颇、傣等民族仍有这方面的遗风,盛行祭谷魂。佤族神话说,谷神最初被神藏在海水下,是蛇将尾巴插入水中取出来的。原先天地不分开,因为惊天动地脊新谷,天空再也压不住群山,只好高高地升起,与大地分开。可见谷种的被发现,在人类文化史上起过多么伟大的作用。虽然这种作用曾被大大地夸张,以至被神化,但这正说明谷种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而又最具有强大威力的神圣植物。傣族的歌谣《叫谷魂》将以自原始人这种感情表达得很充分:”谷魂啊,你是王;谷魂啊,你是主;……一粒谷,胜过于两金;一粒谷,胜过万挑银。生命靠着你,人类靠着你!①”景颇族每年丰收以后,将谷物从场地运国家之前,要举行一种“叫谷魂”的仪式。祝词说:“人看不见的,谷子能看见;人不能做的,谷子能做。跑到别的地方的谷魂’要回来”他们认为那些在打谷时因受惊跑了的谷魂,可以被叫回来。人类所渴望能飞的翅膀与之交换。这不是比等待鸟儿的恩赐或帮助要积极得多吗?
此外,傣族还有螳螂教人从石头取火的传说;拉枯族有人从老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少数民族的】)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