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节经文,完整一气,脉络鲜明,绝非附会可知。中五宫用法各有不同,早在《阴符经》著者已有此论述。《甘氏奇门一得》有曰:“世传五禽寄于二宫,重借死门以配之,不知始误李筌。考之唐荆川值李九峰来谒陈纯阳祖师之说,但当趋五飞乾,详究其用,寄者无验,而不寄者百不一爽,则此是彼非,不辨自明矣”。甘氏是用飞宫法,随九宫次序飞布,增一中门(或跳跃中宫),似比活盘法寄宫合理自然,但不符合天体活盘运转之客观现象。《遁甲统宗》卷二有“一本阳遁寄坤宫,阴遁寄艮宫”之说,与《阴符经》之说相合。《奇门元灵经》卷二“五中宫,阳遁借生门直使,天□为直符。阴遁借死门直使,天任为直符。”方框缺字,当是一个“芮”字之脱。《奇门法窍》更有随四季寄用生杜死开之说,还有随八节寄用八门之说。可知中五宫的用法很有几种,也很重要,关系着学历的见解层次和师承派系的区分。在流传的《遁甲》古笈中,多以中五呆寄坤二宫,虽然《阴符经》早已得出改进之方法,很少有人应用,可知呆寄坤二之法有他的偶中性。前人也早以用时间检验证明,也许是“重数不重理”之故吧。
此节原文之后,有的版本有“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这一大段。显然是由前文之式演绎增入。谨增一“不”字以表反人之见,不但未明前文意,文风亦不相类。与原著也不相属。碑林宋郭忠恕书迹简洁可贵。
(十三)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此节论述“静”生万物,“动”成变化之理,动静本是相对存在,动为阳静为阴,阴阳相推,方见变化。“静”属自然之道以生万物,“动”属变化之道,以见天地之心。静为体动为用,静与动对,浸与流异,浸乃动之微,言天道运动,观察起来肉眼不能直接觉察,象水在“浸”一样,所谓“天地密移,畴觉之哉”。随不能直观感觉,但日月往来,阴阳推移,可知天地运动的迅速与运动的实在。遁甲式天地盘的模拟,天盘活盘象天运转,地盘不动象地之静止(视运动),来体现天地之道“浸”的几微变化。即是法天则地创奇门,以体天地之撰,以类万物之情。
此节注家断句多作“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我则认为,“阴阳胜”断句未妥,应作“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方妥。因后有“阴阳相胜之术”和“相推而变化”之句,即是“阴阳胜阴阳”之意。若以“阴阳胜”断句则语意不全,有失阴阳二字之谓语也。
(十四)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此节经文之前,他种版本有“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用而制之”一节。郭忠恕三体书。今从郭氏。
此末节揭出,律历所不能契者,于是有“奇器”,只用“八卦甲子”,将千变万化鬼神莫测之机,用阴阳相胜之术,明确地显示出来。或神奇隐藏而去。
“奇器”即是九宫遁甲式,以九宫为框架,以八卦甲子为素材。
张良注曰:“六癸为天藏,可以伏藏也”,即是《遁甲》中的内容。李鉴《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九有曰:“凡六甲为青龙,可以建福。六乙为蓬星,可以建德。六丙为明堂,可以出入。六戊为天门,可以往来。六己为地产,可以伏藏。天至三凶神之宫,六庚为天狱。六辛为天庭。六壬为天牢。天藏之中为六癸,可以隐藏也”。此“八卦甲子,神机鬼藏”者,即指八卦甲子之中有隐藏之神机,颇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清徐大椿注《黄帝阴符经·序》曰:“阴符,赞易之书也,
其末章所云:奇器,指八卦甲子。前后所论,皆所以剖明之也”。惜徐大椿未知《阴符经》即是《遁甲经》元始古笈。虽不中,不远也。从此揭出,层次显然,脉络相贯。若不明遁甲之说,又何以知阴符之然哉。
结束语
阴符自古几人得,奇器原来为兵设;豁然贯通无他意,遁甲奇门句句切;
无怪苏秦椎刺股,可知黄石授此诀;本来数术不足信,聊将管见抉其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阴符经奇门遁甲释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