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团队将对这次机动的数据进行评估,以便确定“新视野”在2015年7月与冥王星交会之前是否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机动。如不做这次机动,“新视野”将会在距冥王星约50万公里的地方飞过。机动的成功使得该探测器的飞行方向落在冥王星各颗卫星的轨道范围以内。
今后几个月,“新视野”项目各团队将面临一段繁忙的工作。它们将完成该探测器飞往冥王星途中要进行的首次“年检”。由于刚做完轨道修正机动和其它工作,首次年度检测要比随后的各次耗时略长一些。
在过去的5周里,项目团队采集了多普勒跟踪数据,以为轨道修正机动提供支持,并检查了探测器的各分系统。检测工作还将包括对几台科学仪器和分系统进行最终调试。
但据最新报道称,冥王星很有可能重新归为"大行星"。
1978年冥王星的一颗卫星被发现,天文界才将其直径确认为2270公里。原来,冥王星是个“小个子”,只有月亮质量的1/3。
而且,冥王星的轨道偏心率大,轨道倾角大,其公转轨道与其他八大行星似同心圆的旋转路径明显不同,甚至能深入海王星轨道以内。不仅如此,它的物质成分类似彗核,既不像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四颗“类木行星”,也不能归入另外四大行星组成的“类地行星”。“小弟”在“九大行星家族”里,显得越来越“不合群”。
冥王星正式从九大行星中除名
北京时间24日晚上9点20分,国际天文**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国际天文**合会大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入“矮行星”。此前盛传的第一种方案中提出了太阳系另外增加3颗二级行星的计划流产。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成为不变的真理
"科学家"大行星的"定义":
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
"科学家"与伪科学人士一般都这样认为,而一般科学家则坚决反对这一原则性的错误。因为这一"定义"无法自圆其说。
新发现引发争论
进入21世纪,天文望远镜技术的改进,使人们能够进一步对海王星外天体(tra)有更深了解。2002年,被命名为50000quaoar(夸欧尔)的小行星被发现,这个新发现的小行星的直径(1280公里)要长于冥王星的直径的一半。2004年,被命名为90377sedna(塞德娜)的小行星的最大直径也达到了1800公里,而冥王星的直径也只不过2320公里。
2005年7月9日,又一颗新发现的的海王星外天体被宣布正式命名为厄里斯(eris)。根据厄里斯的亮度和反照率推断,它要比冥王星略大。这是1846年发现海王星之后太阳系中所发现的最大天体。尽管当初并没有官方的共识,它的发现者和众多媒体起初都将之称为“第十大行星”。也有天文学家认为厄里斯的发现为重新考虑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证。
就连冥王星的显著特征——它的卫星和大气,也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海王星外天体带中的一些小行星也有自己的卫星。而且厄里斯的天体光谱分析也显示它和冥王星有着相似的地表,此外厄里斯也有一个较大的卫星戴丝诺米娅(dyia)。
国际天文**合会(iau)的决议——开除冥王星行星“星籍”
根据国际天文**合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的决议,被称为行星的天体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
1.该天体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之上
2.该天体须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
3.该天体须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而冥王星则不符合上述第三条行星标准。
国际天文**合会进一步决议通过冥王星应该归入矮行星(d)之列,而且可以作为尚未命名的一类海王星外天体的原形。在此决议之前,人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行星方案,其中一些甚至提到除了冥王星外也取消地球水星的行星资格,而另外一些则提议将一些小行星也纳入行星之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冥王星】)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