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神话传说- 【地球】(4/10)

文/五色神光
神话传说 | 本章字数:2082  | 神话传说txt下载 | 神话传说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我的美女班主任秘密花园驭王骁宠爵墓功夫教师火血猎心清泪醉假太监我的无限水晶宫百重梦关传奇盛年锦时

地幔圈

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约33公里处有一个显著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面)之外,在软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处,属于地幔圈。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这个界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发现的,所以也称为古登堡面,它构成了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整个地幔圈由上地幔(33~410公里深度的b层,410~1000公里深度的c层,也称过渡带层)、下地幔的d′层(1000~2700公里深度)和下地幔的d″层(2700~2900公里深度)组成。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层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其不均匀的程度甚至可以和岩石层相比拟,它不仅是地核热量传送到地幔的热边界层,而且极可能是与地幔有不同化学成分的化学分层。

外核液体圈

地幔圈之下就是所谓的外核液体圈,它位于地面以下约2900公里至5120公里深度。整个外核液体圈基本上可能是由动力学粘度很小的液体构成的,其中2900至4980公里深度称为e层,完全由液体构成。4980公里至5120公里深度层称为f层,它是外核液体圈与固体内核圈之间一个很簿的过渡层。

固体内核圈

地球八个圈层中最靠近地心的就是所谓的固体内核圈了,它位于5120至6371公里地心处,又称为g层。根据对地震波速的探测与研究,证明g层为固体结构。地球内层不是均质的,平均地球密度为5.515克/厘米3,而地球岩石圈的密度仅为2.6~3.0克/厘米3。由此,地球内部的密度必定要大得多,并随深度的增加,密度也出现明显的变化。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而上升。根据最近的估计,在100公里深度处温度为1300°c,300公里处为2000°c,在地幔圈与外核液态圈边界处,约为4000°c,地心处温度为5500~6000°c。

【命名】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马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aia,大地母亲)

地球是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轨道半径为14960万公里(1.00au);直径为12756.3公里,在九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五;质量是5.9736x1024公斤。

【地球的成分】

直到十六世纪的哥白尼时代之後,人类才瞭解到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的另一颗行星而已。直到十六世纪的哥白尼时代之后,人类才了解到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的另一颗行星而已。

地球当然不需太空探测船才可认识,但是直到二十世纪我们才真正勾勒出整个地球的全貌。当然能自太空中取得它的影像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地球的太空影像对天气预测,尤其是台风(飓风)的预报来说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从太空看到的地球真是非常美丽。

由化学组成成分及地震震测特性来看,地球本体可以分成一些层圈,以下就标示出它们的名称与范围(深度,单位为公里):

0-40地壳40-2890地幔2890-5150外地核5150-6378内地核

固态的地壳厚度变化颇大,海洋地区的地壳较薄,平均约7公里厚;而大陆地壳就厚得多,平均约40公里厚;地函也是固态,不过在它上部有一层极小部分熔融的区域,称为软流圈,其上的地函最顶部及整个地壳则称为岩石圈;至于外地核是液态而内地核是固态。这些不同的层圈都是以不连续面为界,最有名的就是在地壳与地函之间的莫氏不连续面(inuity)。

地幔占有地球的主要质量,地核反而位居其次,至于我们生存的空间则只是整个地球极小的一部分而已(质量,单位为10的24次方公斤:大气层=0.0000051,海洋=0.0014,地壳=0.026,地幔=4.043,外地核=1.835,内地核=0.09675,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或铁镍质),不过也可能有一些较轻的物质存在,地心的温度约有7,500k,比太阳表面温度还来得高;下部地函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矽、镁、氧,再加上一些铁、钙及铝;上部地幔主要成分则是橄榄石及辉石(铁镁矽酸盐岩石),也有钙和铝。以上这些瞭解都是来自於地震震测资料,虽然上部地幔的物质有时会因著火山喷出熔岩而被带到地表来,但是我们仍无法到达固体地球的主要部分,目前的海底钻探行动连地壳都尚未挖穿。地壳的成分则主要是石英(二氧化硅)及硅酸盐类如长石。整体估算,地球化学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铁34.6,氧29.5,矽15.2,镁12.7,镍2.4,硫1.9,0.05钛。

地球是平均密度最大的主要星体。

其它类地行星也都具有和地球类似的结构与组成,但其中也有一些差异:月球核所占比例最小;水星核的比例最大;而火星及月球的函相对较厚;月球和水星没有化学组成明显不同的函与壳之分;地球可能是唯一可再分成内外核的。不过请留意,我们对行星内部的认识主要是来自于理论推导,就算是对地球的也是如此。

有别于其它类地行星,地球的最外层(包含地壳及上部地幔的顶端)被切分为数块,「飘浮」于其下的炽热地幔之上,这就是著名的板块构造运动学说。这个学说主要描述两种运动:拉张与隐没,前者发生在二个板块互相远离,其下的岩浆涌出而生成新地壳之处;后者则发生在二个板块互相

状态提示: 【地球】 --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地球】(4/10) 返回《神话传说》目录下一页:【地球】(4/10)(快捷键→)

推荐阅读刺客皇妃:皇上拿命来澜山历事邪王的绝色一品妃女皇天下之月氏王朝农家小福星穿到明末当皇后皇上,请滚!东山行锦绣盛红妆闺冠太子宠姬:爱妃,往哪跑重生之再世毒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