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神话传说- 【大禹】(5/10)

文/五色神光
神话传说 | 本章字数:1888  | 神话传说txt下载 | 神话传说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我的美女班主任秘密花园驭王骁宠猎心爵墓功夫教师火血清泪醉我的无限水晶宫假太监百重梦关传奇快穿之尤物
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关于“水”

至于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水”,如何治法?传统的说法似有夸大之处。传说中的龙门,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陡立,十分险要,相传这里是大禹凿开的,所以龙门又称禹门口。但按夏代的施工技术水平,绝对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程。又传说大禹根据不同的水系,划天下(全国)为九州,其实夏代初期的疆域绝没有如此之大。许多传说,都不免互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新说是:大禹治水,治的并不是滔滔的长江、黄河之水,那时的洪水实在是海侵,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陆地上来。这是世界性的,所以许多民族都有被洪水所淹的传说。洪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这和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孟子。滕文公》中说:“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中华大地上的江河,大都是发源于西部,滚滚东流。不论水大水小,都不会是“横流”、“逆行”,只有在海侵时,海水由东向西倒灌,才会出现“横流”、“逆行”的现象。

史籍中的大禹

1、《山海经》记载

洪水滔天,鲧1窃帝之息壤2以堙3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4杀鲧于羽郊5。鲧复6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7以定九州岛[《山海经"海内经》]

1.鲧,音滚。

2.息壤,可以自己生长不息的土壤。

3.堙,音因,填塞。

4.祝融,火神。

5.羽郊,指羽山之郊。

6.复,通“腹”,璞云:“《开筮》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初学记》卷二十二引《归藏》曰:“大副之吴刀,是用出禹。”

7.布土,分布息壤。

云华夫人,王母1第二十三女,太真2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受回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之道。尝东海游还,过江上,有巫山焉,峰岩挺拔,林壑幽丽,巨石如坛,留连久之。

时大禹理水,驻山下。大风卒3至,岩振谷陨,不可制,因与夫人相值4,拜而求助。即敕5侍女,授禹策召6鬼神之书,因命其神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助禹斫石疏波,决塞导阨7,以循其流,禹拜而谢焉。

禹尝诣8之崇巘9之巅,顾盼之际,化而为石;或倏然飞腾,散为轻云,油然而止,聚为夕雨;或化游龙,或为翔鹤,千态万状,不可亲也。禹疑其狡狯怪诞,非真仙也,问诸童律,律曰:“云华夫人,金母之女也,非寓胎禀化之形,是西华少阴之气也。在人为人,在物为物,岂止于云雨龙鹤,飞鸿腾凤哉?””禹然之。

后往诣焉,忽见云楼玉台,瑶宫琼阙森然。既灵官侍卫,不可名识,狮子把关,天马启途,毒龙电兽,八威备轩。夫人宴坐于瑶台之上,禹稽首问道。因命侍女陵容华,出丹玉之笈,开上清宝文以授。禹拜受而去。又得庚辰、虞余之助,遂能导波决川,以成其功,奠五岳,别九州,而天锡10玄珪,以为紫庭真人。

其后楚大夫宋玉,以其事言于襄王。王不能访道要以求长生,筑台于高唐之馆,作阳台之宫以祀之。[《太平广记》卷五六引《墉城集仙录》]

1.王母,即西王母,下文金母同。

2.太真,指仙女。

3.卒,音醋,同“猝”,突然。

4.相值,相遇。

5.敕,令。

6.策召,役使命令。

7.阨,音爱,同“隘”,狭隘。

8.诣,音易,指谒见瑶姬。

9.巘,音演,大山上累小山。

10.锡,通“赐”。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1。乃辞2云:“吾娶也,必有应3矣。”乃有九尾白狐,造4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5也。涂山之歌曰:‘绥绥6白狐,九尾庞庞7;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8造彼昌9。天人10之际,于兹则行11,明矣哉!’禹因娶涂山12,谓之女娇。[《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1.制度,古礼男子三十而娶。

2.辞,祝告。

3.应,应兆。

4.造,音操,至。

5.证,证验。

6.绥绥,音虽虽,指寻求配偶的样子。

7.庞庞,充实强盛的样子。

8.我,指白狐。

9.彼,指禹。

10.天人,应天顺人。

11.行,进行。

12.涂山,指涂山氏之女。

禹娶涂山氏,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1,复往治水。[《楚辞"天问》洪祖兴补注引《吕氏春秋》

1.自辛至甲四日,古以天干纪日,从辛日到甲日,是辛、壬、癸、甲,恰是四日。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1,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2,闻鼓声乃来。”禹跳3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4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东汉班固《汉书"武帝本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

1.轘辕山,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

2.饷,馈食,指涂山氏给禹送食。

3.跳,踏。

4.嵩高山,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

共工之臣曰相

状态提示: 【大禹】 -- 第5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大禹】(5/10) 返回《神话传说》目录下一页:【大禹】(5/10)(快捷键→)

推荐阅读刺客皇妃:皇上拿命来澜山历事邪王的绝色一品妃女皇天下之月氏王朝农家小福星穿到明末当皇后皇上,请滚!东山行锦绣盛红妆闺冠太子宠姬:爱妃,往哪跑重生之再世毒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