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回首”便能“验知业识茫茫无本可据”,诚然巧便。学人若于无本处自警,回光返照当有悟入。
(8)仰山因归沩山省觐,沩问:“子既称善知识,怎辨得诸方来者知有不知有?有师承无师承?是义学是玄学?子试说看!”仰曰:“慧寂有验处。但见僧来便竖起拂子,问伊诸方还说这个不说?”又曰:“这个且置,诸方老宿意作么生?”沩叹曰:“此是从上宗门中牙爪!”
临机互换,不滞一隅,眼孔定动即没交涉。他会得的人,澄之不清,扬之不浊,过险境如履平地,设一境即是陷阱。
以上所举,即沩仰两师关于禅道的唱和;以下再参看有关于香严的公案。
(9)师(沩山)睡次,仰山问讯,师便回面向壁。仰曰:“和尚何得如此?”师起曰:“我适来得一梦,你试为我原看?”仰取一盆水与师洗面。少顷,香严亦来问讯,师曰:“我适来得一梦,寂子为我原了,汝更与我原看?”严乃点一碗茶来。师曰:“二子见解过于鹙子。”
沩山虽老,神清志刚得克家之子教养;仰山、香严有此老师,心若止水鉴容又鉴心。这样一家人,一切动转施为不出于“如”。见解胜过舍利弗处,正坐不失时节。此一则公案最能见到沩山、仰山、香严三师的生活乐趣,真是动即合辙,优游自在。
(10)师(沩山)一日见仰山、香严作饼次,师曰:“当时百丈先师亲得这个道理。”仰与香严相顾视云:“什么人答得此话?”师云:“有一人答得。”仰云:“是阿谁?”师指水牯牛云:“道道。”仰取一束草来,香严取一桶水来,放牛前,牛才吃,师云:“与么与么!不与么不与么!”二人俱作礼。师云:“或时明,或时暗。”
“百丈海禅师参马大师,为侍者。檀越每送斋饭来,海才揭开盘盖,马大师便拈起一片胡饼,示众云:是什么?每每如此。”此处沩山见仰山、香严作饼,蓦然见到百丈领得马大师意,故云:“当时百丈先师亲得这个道理。”仰山、香严顾视踌躇“什么人答得此话”?沩山当即展现一机,“指水牯牛云道道”,若坐在理边寻思,且没交涉。两个灵利汉,毕竟知机变。“仰取一束草来,香严取一桶水来,放牛前牛才吃”。理无著处,还归于事。沩山要二人拂除迹象,连水牯牛一道,肯二人和机变,故云“与么与么”。牛吃水草原为本分事,二人怎得它理?故又云“不与么不与么”。仰山、香严至此乃瞥然于理事无碍之旨,故俱作礼也。作礼将为是,刚才踌躇顾视则又不是,故沩山当作水牯牛下二人的判语云“或时明,或时暗”。
沩山、仰山、香严三师关于禅道的唱和,真乃精义连编寻绎无尽;处处流露消息,宗旨俨然。但临济宗师宗杲却云:“沩山晚年好则剧,教得一棚肉傀儡,直是可爱。且作么生是可爱处?面面相看手脚动,怎知语话在他人。”宗杲如此拈提,且道对沩山禅是会,或不会?对仰山、香严是许,或不许?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禅宗五家之——沩仰宗】)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