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墙之泪”虽然被证明纯属自然现象,但人们仍旧希望,总有一天,和平会降临这片土地。那时,人们将不再互相杀戮,而哭墙也会恢复它本来的称呼—西墙,到那时,哭墙将不再流泪!
据说,在所罗门圣殿被罗马人焚烧时,犹太人面对坍塌的大殿和残垣断壁,聚集在西墙下失声恸哭。期间,有人看见有六位天使也坐在一面残墙上哀声哭泣。天使的泪水渗入石缝,从而使圣殿废墟的残壁永远不倒,见证着这段苦难与悲剧。今日的“哭墙”,已是当年圣殿的唯一遗迹,面对这面悲情记忆的历史之墙,苦难的犹太人怎能不悲从心起,辛酸落泪呢?
1992年据考古学家透露,他们在“哭墙”发现5块巨型基石,这些石块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古学家用声波探测法测定,其中最大一块巨石约长13.6米,宽4.6米,高3.5米,重达570吨,据说是世界上第3大人造巨石。
【哭墙的意义】
哭墙是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的痕迹,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来这里的人——无论是否为犹太人——都一律戴小帽,因为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离开哭墙,当我把小帽还回来的时候,我想:梦想总是好的。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哭墙在暮色中沉默着,而哭墙下虔诚的人们却抚摸或者亲吻着哭墙,祈祷着、失声痛哭着。
【旅游提示】
哭墙为悼念故国或故人而修造的墙形纪念建筑物。其实世界上有两座哭墙,一座是位于中东耶路撒冷东区老城东部的哭墙;一座是位于美国华盛顿纪念碑与林肯纪念堂之间草地上的哭墙。耶路撒冷的哭墙不允许向正在祈祷的犹太人拍照。
祷告的地方分隔成男女两部分,男左女右。男士进入哭墙,必须戴帽,没有帽的旅客可于入口处自行取纸制圆形小帽戴上,在离开前交还。旅客可靠近墙身,摸著石头向神祷告,可用任何语言大声祷告,小声祷告或默祷,更可以用任何文字写祷文于纸条上塞进石缝中,代表祷告的认真迫切。犹太人祷告时不断摇头前,因为他们在祷告不断提神的名字,为免妄称神的名,乃呼一次名,点一次头。愈点愈多,变成惯例,乃恳切祷告的象征。祷告讲经时犹太人蒙上祷告的头巾,代表谦卑受教,额上及臂上缠住经文盒子,表示遵行申命记11章18节的经训:“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会在意中,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经文盒子虽细小,里面有大量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手写经文。手工精细,因此非常昴贵,每个价钱由数千至一万港元不等,乃犹太父亲于成年礼给刚成年儿子的礼物。
成年礼时,犹太父亲联同家族男成员陪伴儿子将妥拉经卷由威尔逊拱内的经文柜取出,然后放在台面由儿子公开颂讲,显示他在宗教上成年,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类同基督教的洗礼或坚振礼。犹太母亲不能进入男性区域,但在围栏外高声震耳尖叫,表示高兴,犹太母亲在家中用神话教养孩童的责任已经告一段落。此后儿子会受教于会堂的拉比。他享有成人宗教权利的同时,也负起宗教上的神圣责任。犹太母亲在栏外抛弃糖果进男性区域,表示祝贺。有男孩在成人脚下忙碌地检糖果,并非贫吃,乃拾回给犹太母亲及女亲属再进行抛掷。
在女性区域,常见妇女涕泣交流地祷告。女性在哭墙不用蒙头,但在祷告后,她们一步一步退出祷告区域,退出时仍面向哭墙,表示恭敬。
哭墙看起来和一堵巨大的石墙无异。每天都可看见犹太人自动分成男女两拨,分别在哭墙的北南两段祈祷,他们常常手捧《圣经》,一边祈祷,一边点头(根据犹太教规,凡是念到圣人名字的时候必须点头),有的人更搬把椅子面对哭墙,一整天都沉浸在与上帝的对话中;至于闻名世界的、把写着心愿的纸条塞入哭墙墙缝的行为,倒不是犹太人的习俗,而是旅游者们的发明。
【灵异事件】
以色列圣城耶路撒冷在2002年7月出现极之不寻常异象,著名哭墙的一块石块竟流出泪水般的水渍。犹太教士称,一些朝圣者发现哭墙的石块流出水滴。哭墙流出的水滴至今已浸湿了10厘米乘40厘米面积的城墙。
那些水滴是由哭墙男士朝圣区右边中间的一块石块流出,其位置接近女士朝圣区的分界线。哭墙流出水滴一直持续了,圣殿山的管理官员已知此事,那些水滴可能由管理官员装设的一条喉管流出。但有专家指若是正常滴水,不会不被蒸发,而且亦不扩散,实在是谜!一些犹太教的神秘教派更指,在他们的典籍中预言,若哭墙流泪的话,是世界未日的先兆。
考古专家一个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指“这不像是水迹,看来是植物的分泌物”。但当中没有解释为何其它一样有植物的石墙没有水迹,也不知道水迹不蒸发保持长方形之原因等等,专家都无答案!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哭墙】)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