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共同语言希伯来语在长期流散中虽然未能作为口头或书面语言被保存下来,但受居住国语言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不同地域犹太人使用的语言和方言。如犹太一阿拉伯语,犹太一贝尔伯语,犹太一希腊语,犹太——西班牙语,犹太一意大利语,犹太一波斯语,意第绪语……等。这些犹太语言和方言都受到了犹太宗教经典语言——希伯来语和阿拉米语的影响,并用希伯来语字母书写。这表明,它们仍是具有共同的犹太人社会特点的特殊的语言联合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们把不同地域的犹太人从思想到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
从经济生活方式看,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后,大多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城镇,主要充当小商和小贩。随着商业的发展,贸易成了他们涉足的领域。由于基督教禁止基督徒发放有息贷款,犹太人便从事高利贷活动。18、19世纪,现代工业兴起,犹太人凭借他们的经济头脑和从商经验,在一些工业领域里大显身手,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的金融家和工商业巨头。犹太人的这种谋生方式,
要求他们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扩大合作。而犹太人的居住方式,又为他们实现这种愿望提供了方便。各地犹太人亦在这种经济交往中增强了联系和感情。
然而,对流散各地的犹太人来说,最主要的共同点则是他们具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特别是犹太民族自我意识,在长期的大流散中,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从总的趋势看不是减弱,而是逐步有所增强。这从19世纪末犹太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意识、民族情绪乃至复国思想中得到证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犹太教的作用;另一个是反犹太主义的作用。
犹太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犹太人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建立犹太教会堂作为他们的活动中心。除定期举行宗教仪式外,还对青年人进行宗教教育。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律法使地域分散的犹太人仍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
反犹太主义也增强了犹太人的凝聚力。历史上每出现一次反犹浊浪,犹太人的民族意识便得到一次增强。19世纪出现的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新的反犹太主义,从外部设置了一道阻止犹太人通向同化的屏障,从而使犹太人的民族觉悟迅速提高。在19世纪80年代沙皇俄国对犹太人大肆迫害的日子里,一位访问俄国的西方观察家提到了犹太人“异常的团结”,“他们似乎从来没有失去过一种意识,那就是他们是一个不同的民族”。
此外,在确认犹太民族时,还必须正确评估同化对犹太人的影响。不可否认,犹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受到居住国民族不同程度的同化,其某些民族特征不再保持完整。但是,犹太人具有的民族特性及其所处的特殊外部环境,使他们的同化呈复杂多变的态势。一是强迫同化多于自然同化,从而使这种同化容易出现反复。二是多样化的同化方式,包括宗教同化、文化同化和社会同化。这一道道障碍使犹太人的同化过程艰难曲折,三是同化中的逆转现象,使犹太人对同化持矛盾和迷茫的心态。因此,直到19世纪末,犹太人并未真正融入当地民族之中。从整体看,他们的主要民族特性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从个体看,同化的程度也有差别。实际上大部分犹太人没有被同化,继续保持着犹太民族的宗教和文化特征。
在探讨犹太人是不是一个民族时,还应注意区分民族分散与分裂状态和民族整体概念。前者指民族存在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因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后者指由共同的物质和精神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民族共同体,它的存在是由构成民族的若干要素所决定的,不会因其存在方式的变化而突然消失。因此,犹太人虽然分散在许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具有共同的民族特征,同属一个民族。
由此可见,犹太民族在形成之后虽经长期流散,但直至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产生时仍然存在。尽管它的民族特征因受同化的影响有某些变化,与一般正常民族相比有较大差异,但仍然是一个民族共同体。二、由来已久的回乡观念和一再出现的救世运动犹太人声称,迦南(今巴勒斯坦)是上帝特许给他们的土地,
即“应许之地”。据《圣经》记载,公元前19世纪,希伯来人从两河流域的乌尔来到迦南,上帝与希伯来人的始祖亚伯拉罕立约:“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以后上帝又先后向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和孙子雅各重申了这一应许。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犹太】)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