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下(斩下)
@@受(横一文字)一击的对方,完全斩倒制住之一刀。把从对手头顶,由上段描大圆弧的要领一竖砍斩切下至水月(胸口)的气魄行施。跪着地时,刀尖离地板约15~20公分,在立委时斩下刀刃要保持水平。
@@◎血振(振落积血)
@@斩击毙敌后,振落付在刃上的积血。其应用技法,像“振落付在雨伞上积水”“倾斜刀尖流落”“右手反掌,向右拂开,以刀尖较刀刃水平低而流落”等三种方法,在振血时要保持充分的残心意境来行使。
@@◎残心
@@毙敌之后仍然留心对手,以预防垂死的对手,然再袭击时,立即可反应击刺对方之丝亳不松卸的身手状态,从振血到刀归鞘止,对倒下对手保持随时可应付的心态。
@@◎纳刀法(收刀法)
@@一面表示充份的残心,以腰收纳的意境,稳静缓慢,从锷元,确实收入。不可图想,以急忙或优美姿态及只用手腕的收法。要持着刀的右手和握着鞘口之左手,配合到恰好的要领归鞘。
@@居合道的礼节
@@居合道十分重视礼节,光“礼”就涵盖了许多部份,包括有:
@@1.提刀姿势
@@2.出场、退场
@@3.向神座之礼
@@4.正坐
@@5.居合膝
@@6.居合之始终
@@7.刀礼
@@等共七大项,在神明(正面)演武时,遵照下面礼规施行。但演武中不在此限,又佛前、国旗、来宾席时亦比照此规范为准。
@@壹、提刀姿势
@@左手拇指押着锷,轻松持刀,稍弯腕肘,刃向上,柄头向右,铛向后下约35。轻提。
@@注:此时左拇指关节头,轻贴在前腰骨之上端。
@@注:稍息时,左肘自然垂伸,采轻松姿态。
@@贰、出场、退场
@@一、出场、退场时足的步法
@@出场时从下方之足先进,退场时,从上方之足先退。
@@注:所谓下方之足,是依距神座,或上座较远之足之称,上方之足即相反,较近之足之称。图上所表示正中称为界线,在左侧位置时右足为下方之足,左足即上方之足。在右侧或正中线上位置时右足是上方足,左足即下方之足。
@@二、落坐时方向
@@进入至演武适当位置时,以神座(上座)为左侧落坐。落坐时的前方即为演武时称谓正面。
@@三、变换方向时回转法
@@通常向上方足方向转。
@@参、向神座之礼
@@一、道场内演武时
@@左手提刀姿势进入道场,向神座(上座)立正,将左手移送至身体中央(肚脐前)右手由内上跨过左拳头握“栗形”下方,改为刀刃向下(这时左手离鞘自然下垂),将铛向前下约35度轻提,恭恭敬敬行礼。礼毕右手,从右侧向外扭转(这时掌心向外),移至脐前,左手拇指押扣锷,换持刀(这时刃部向上)铛(后下)成提刀姿势。
@@注:掌心即手掌,抓、挪、握东西之部位。
@@二、神殿内演武时
@@向恩师和先辈坐礼亦同。
@@提刀姿势,进至神座(上座)前,依正座要领落坐。刃部向内侧,锷和膝盖齐,与右腿侧平行,间隔约一个拳头(约10公分)稳静置放地格上,行礼(两手同时伸置地板,约一个呼吸,又同时缩回膝上)之后,移至演武位置。
@@注:一个拳头即握拳时,从拇指至小指之间的宽幅。
@@三、野外演武时
@@先向神座行礼,后进至演武位置,保持立正姿势,刀柄向右,刃部向外,两手掌心向上,伸直腕肘将刀水平抬举与肩同高,上体前倾(双手保持水平抬举)行刀礼,礼毕后佩刀进移演武。
@@肆、正座
@@一、坐法(单人时)
@@由提刀姿势,不用引退左右脚,稍张开两膝盖,一面弯折,用右手拂(先左、右后)裤裙下端(裾),左右之顺序跪着两膝,将腰落下,一面伸张两足脚尖,并拢拇指腰部稳定在足踵上。
@@注:落坐时,注意铛不可碰着地板。
@@注:两膝盖间隔分开约一个拳头(10公分)。
@@右手指轻轻伸张置放在右膝上同时,左手持着刀一度,先置在左膝上后,刃部向内侧,锷与膝盖同齐,离开左腿约一个拳头(约10公分)平行稳静置放地板上。
@@置毕左手缩回置左膝上挺直腰部,丹田(下腹)贯充力气,而放松两肩力气,自然挺起胸膛,伸直颈部(喉咙反侧),头部保正,眼睛注视前方约四.五公尺处地板上,眼睛成半开眼“远山之观见”心神注视四方。
@@二、座礼
@@从正坐姿势,将上身倾前(弯曲)两手并合(掌指并拢)左先右后之顺序伸落置地板,左右食指和拇指先端碰合作成三角形,两肘轻轻碰膝外侧,放在地板,上体前倾低下,头额着地板,恭恭敬敬行礼,礼毕稳静扶起上身,两手依右左之顺,缩回置膝上,回复正坐姿势。
@@三、起立法
@@左手移握鲤口,拇指押扣锷取刀,先置在左膝上挺起腰同时竖起两足指尖,伸直腰部,左右移至左膝盖内侧保正上体起立,同时左足移靠右足并拢,保持提刀姿势。
@@伍、居合膝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居合道简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