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就出在这不失不过的不温不火之上。
任何一部影片,都应该有那么一两个地方是出彩的:一个场景、一句台词或者是一个瞬间。这种深刻的印象,不一定是感动、是快乐或是舒服,有时甚至是讨厌、是好笑或着是鄙视。无论是好片还是烂片,个人认为,电影本身都应该会有这样一个时刻让你记住,让你在这一刻决定是喜欢它还是讨厌它。
可是,非常奇怪的是,在看完这部〈阴阳师〉之后,居然想不起来任何令我感动、讨厌或者可以回味一下的瞬间。
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我仔细的回想了一下整部电影,唯一能够记住的,只有野村万斋表演的安倍晴明一角。
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出戏吧。曾有记者说,〈冷山〉很不好,理由之一是裘德·洛漂亮过了头,令人常常出戏,影响观片效果。当时在心里嘲笑这个记者发花痴,居然只注意演员,忽略电影的内涵。
没想到,同样的问题,我也遇到了。
不过,对于〈阴阳师〉,这根本就成了通病。翻阅一下网上的评论,所有关注这部电影的焦点,基本上都投射到了野村饰演的晴明身上。对于电影本身,人们很少去关心它讲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有多少价值。甚至有评论断言,影片总体得2分,野村万斋一人独得5分。
对于这样大的反差,我想,对于导演,对于这部电影而言,应该是悲哀的。
凡是看过〈阴阳师〉的人,都会对安倍晴明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种超越性别界限的美是很难形容的。白析的肤色,妖媚的眼神。你或许不会从照片上看出他的诱惑力,但在运动的银幕上,他只用眼神、肢体和微笑的表情就营造出一种诡异的氛围,让你真正感觉到,一个有着狐精身世的阴阳师所散发出的、特有的阴柔和优雅。
的确,作为安倍晴明的扮演者,野村达到了高峰。
或许,这就是这部影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一个很深的印象——一个角色,一个演员。至于电影本身的场景、细节统统变的模糊、不重要了。
电影制作是为了什么呢?
电影作为整体,应该给人留下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的印象,一个属于电影本身的印象。我喜欢的〈乱世佳人〉中,费雯丽固然塑造了万中无一的经典形象,可是白瑞德、阿希利和黑人保姆同样让人过目难忘,而电影所表现出的,对南方时代消逝的怅惘,对战争的鞭斥和对土地的眷恋,则深深打动每一个观众。即使是被评为世纪大烂片的〈埃及艳后〉,你也可以记住伊莉沙白·泰勒和查尔斯·伯顿的爱恨纠缠,还有那一幕豪华惊人的入罗马城仪式。总之,什么电影都应该会有一些属于主角,属于演员之外的东西沉淀下来。
回到〈阴阳师〉的问题上来,归根结底,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出在导演和编剧过于强调主角,过于强化了安倍晴明的魅力。
电影在塑造其他人物时,不仅匆忙,而且缺乏深度和力度。出身偶象派的深田恭子虽然担任主要角色,但戏份有限,演技薄弱,基本上,站在晴明旁边就可以忽略不计了。伊藤英明的源博雅,很遗憾,这个面目可爱,但实在蠢得可以的角色,除了在剧中承担了一个忠诚朋友的身份,其余就是对着美女傻笑。再说幻角,尤其令我失望的是中井贵一。如果说,其他演员都是偶像派的小字辈,那他就算得上是演技派的老先进了,或者,能和三岁登台,有着扎实狂言(日本古典戏剧)表演功底的野村万斋有得一拼的,就只能是中井先生了。可惜,整部戏里,他不仅装容蓬头垢面、面目模糊,而且表现平平,既忽略了角色应有的内心痛苦的挣扎,也没有表现出恶魔般的恐怖和邪恶。他看上去当然不是好人,但也不会让你讨厌或憎恨,甚至连一点点同情也没有。我努力想挤一点感情给幻角大人,给我喜爱的中井先生,可惜,作不到。
我们再看看大阴阳师安倍晴明,先前提到的那种超乎寻常的阴柔妖媚已足以迷倒一干小女生。而他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表现出冷静的思维,缜密的推理,严密的逻辑,这一点上,堪比柯南和金田一;面对恶魔,他表现出的理智、镇静、勇敢和凛然正气,直至最后舍己救人,恍若英勇善战的名门武士;而对于朋友和无辜受害者,又表现出温柔体贴、关怀备至和亲和慈祥……。综上所述,导演和编剧基本上是倾尽全力,把能给他的人类所有的美好性格都给了他,这还不包括人物与身俱来的孤傲、洒脱,完全符合当代的酷一族的审美标准。
就这样还不够,末了,还来一段令人全然震惊的“巫女”舞。试想,每个看到安倍晴明男扮女装大跳神舞的观众,此刻对剧情已然忘得一干二净。不管你接不接受这种形式的舞蹈,那一刻,人人都大睁着眼睛看“西洋镜”了。
大阴阳师是塑造成功了,野村万斋的安倍晴明也名留影史,大概很少有人想挑战一下了吧?
可是电影本身呢?空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安倍晴明及相关】)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