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被原始人类视为图腾的鸟,古称"丹雀",又称"阳鸟"、"鸾鸟",与稻作文化起源关系密切。《拾遗记》卷一说:"(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谓"丹雀"、"阳鸟"、"鸾鸟",就是凤凰神鸟的原型。《广雅》云:"鸾鸟,凤皇属也。"
由于凤凰文化深深植根于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凤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所以,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
“凤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雄为凤、雌为凰,表示阴阳调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多元和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如《说文》就这样描绘凤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征:"凤之象也,鸿前麟后,鹳颡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啄,五色备举。"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lún_lǐ的象征。如《山海经·南山经》说:“(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经·海内经》也说:“有鸾鸟自歌,凤鸟自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在古代,凤凰还用来指有德之人。主张“和为贵”的大圣人孔子,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凤"的人。古代思想家老子曾以凤凰来比喻孔子,据《庄子》记载:“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可以说,凤凰文化的和谐理念涵盖了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凤凰形象的这种"和"的特性,在有关凤凰的成语中也被经常运用。湖湘远古稻作文化孕育出了中国民间如此完美的和谐文化象征物,这是湖湘文化的和谐魅力之三。
楚文化的图腾
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汉代《白虎通》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卞鸦·绛鸟》注曰:“凤凰属也”。可见,祝融也是凤的化身。楚文化遗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鸟身的图案表明,正是楚国的先民们以“人心营构之象”经历了对鸟的崇拜,由此开化渊源的滥觞。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制时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来看,凤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尊爱便是必然的事了。
凤不仅是神鸟,而且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尊凤的影响便透到各个领域。如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楚人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是以凤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凤凰华韵
在古代,凤凰是尊贵、崇高、贤德的象征,含有美好而又不同凡俗之意,人们出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把一些山川城邑以“凤凰”命名。
据有关的资料记载,在我国大陆上,当今有42座山叫做凤凰山。它们的名称由来,或者因其状似腾飞、似蹲伏的大鸟;或者因古代神话、民间传说而得名。这种重名之广,是很少见的,可谓是“九州凤凰多”,这些凤凰山分布近二十个省,遍及全国各地区:
辽宁省朝阳市、凤城满族自治县
浙江省杭州市、瑞安县
湖南省衡东县、凤凰县、祁阳县、平江县
陕西省延安县、潼关县、安康县
广东省潮州市、增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天峨、河池、宜山四县市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自治县、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
四川省成都市、西充县、达州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唐山县
湖北省京山县、嘉鱼县、大冶县、宣化市
上海市松江区
江苏省武进县、江宁县
福建省沙县
河南省新野县
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自治县
安徽省凤阳县
黑龙江省萝北县
江西省丰城市、修水县、玉山县
贵州省凤冈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等等。
凤凰的文化定位
中国人民的吉祥观念源远流长,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快乐,向往和谐美好的情感愿望。中国人民赋予吉祥物以道德、审美的涵义,通过艺术加工,使之深深打上民族文化的印迹。具体来说,中国的崇拜文化,影响最大的为动物四灵龙、凤、龟、麟。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凤凰】)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