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十月谷旦卢前撰文郭涌书丹
从此,每逢农历八月二十五日,自发前来祭拜防风氏的乡人无数。
防风氏殁后,防风国的古代文明依然在民间流传。延至唐宋,距二都西十余里的上柏报恩寺,以及周边许多寺庙,均受防风古国地域茶文化的影响而崇尚茶道。相传历代名流如陆羽、苏轼、沈括、康熙皇帝,都曾到过防风古国地区的二都、三合、洛舍等地游玩,考察风土民情。
然而,防风氏以性命相争的禅让制,在漫长的悠悠岁月中,却已被世袭制所替代并延续四千余年。细细品尝那微咸的茶水,咀嚼着韧性的青豆桔皮,我竟闻到了血与汗的苦涩气味。我想防风氏定是死不瞑目的——也许,他留下这“防风神茶”,正是以期为世人洗心醒目。如今江南的烘豆茶风味依旧,然而,防风氏的风骨却难以寻觅。
【防风氏”为何又称“汪芒氏”】
防风带领氏族部落在太湖流域开垦荒莽,造起水田,种植水稻,使先民的生活越过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吴越一带靠狩猎、采集为生的氏族部落都十分羡慕。不少氏族部落首领带领部下都纷纷向防风讨教好经验、好方法。
古时候,吴越一带都是荒山野岭,草茂林密,交通不便。来寻找防风部落的先民,他们爬山涉水,东寻西找。一天,他们来到太湖边的一座高山上,只见四面山峦起伏,连绵一片,只有东边一片汪洋大水,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们找了好久,才遇到一位从小在山里打猎的老猎人,上前问道:“请问巨人防风氏部落在哪里?”
老猎手就朝身东边一指,回答说:“你们看,那汪洋一片大水的地方就是太湖,那靠近太湖南面一大片水田中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地方,就是防风氏部落开辟的水稻田!”“啊!好一片汪芒景象尸来找寻找防风部落的先民都神奇地赞叹着。
防风氏对这些前来学习种植水稻的其他部落先民,都热情接待,毫不保留地将开辟水田,防治洪涝,种植水稻的经验告诉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开荒种田,果然庄稼丰收,生活改善了!于是他们附近部落的先民也想到防风部落去学习,向他们打听如可到防风部落去?他们都回答:“你们只要向东走,看到一片汪芒耀眼的地方,就到了防风氏部落!”
从此,汪芒地方就成了防风部落的代名字,传来传去,汪芒氏也成了防风氏的别称了,防风部落的先民觉得汪芒这称呼也不错,就将它作为防风氏的代号啦!
后来,防风氏被大禹在茅山杀害,防风的手下赶到茅山去,将防风的尸骨偷偷运了回来,葬在太湖南岸,为了防止夏禹追究防风尸体的下落就将葬防风氏之坟,称为“汪芒氏坟”,防风氏部落也常被称为“汪芒部落”。直到现在“百家姓”中汪姓还以汪芒氏作为族姓的祖先。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防风氏】)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