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神话传说- 【关于中国龙的思考】(2/2)

文/五色神光
神话传说 | 本章字数:1092  | 神话传说txt下载 | 神话传说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秘密花园我的美女班主任爵墓驭王骁宠猎心清泪醉我亲爱的哥哥大人们功夫教师火血神医毒女:逆天四小姐温其如玉始于婚,终于爱
自然。从历史上看,认为龙有明确内涵或象征意义的看法恐难成立。《史记?高祖本纪》称刘邦“隆准龙颜”,龙的地位从此才日益尊贵。但也未能尽掩他说。“龙”往往是“神”而模糊的多意的。这也不难理解,在一个农业国家,风雨之主宰者当然重要。风调雨顺,万民谢之。然而也有大旱与大涝等灾难,这不能不让人们产生对龙的怨恨与不满,从而演绎出孽龙的概念。民间“一龙涝,多龙靠”之说与“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道理相同,可见龙性与人性无大异。依“地下驴肉,天上龙肉”之说,龙之神无非在“天上”,但不过龙在天上,如地下之驴尔。韩愈在其《杂说》中关于龙的思索很有道理。“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与。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说这段话有意思在于唐代的韩愈已从思辩角度险些揭去龙之神灵的化皮:云非灵,龙无云不灵,龙何灵之有?然而他终又回到了“易曰”;还在于对于学习物理的人,如将龙与电荷等粒子对应,将云气与粒子的波场对应,则韩公思想是否几近于一个场论物理学家?相似的模型超越了历史的局限。

3.龙的起源

闻一多先生“龙的基调还是蛇”之说几乎得世人之公认。但文献[2]认为“闻一多先生的这个解释应该说是对后世尤其是宋代以后已成定式的龙的形象的概括,而不适用于早期的龙。”理由是在红山文化中出现的玉龙与玉猪龙与闻先生的描述相比,更具原始性,更简洁,更似单纯的蛇或猪。但我们认为这未对闻先生之说有什么冲击。远古各氏族一般均有自己的图腾,在氏族之间冲突兼并与融合中,其共同的图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合原来各自而为一,当然有些小氏族的图腾可能就没有得到这样的礼遇,否则龙会更加复杂,不只“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3]

我们认为这种龙的起源说较之其他“虹之说”(见文献[3])、神灵说、观念形态说[4]等更加合理自然,据研究早在6000年前的“濮阳龙完全具备了后世之龙的基本特征。”[3]

参考文献:

[1]王楠毓:龙:由图腾崇拜到皇权象征.安阳师专学报1999(1),108.

[2]杜金鹏、杨菊华:中国史前遗宝.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25;26.

[3]转引自刘顺安:从古代文物谈龙的产生、发展与古代文明,史学月刊,1999(3),20.

[4]万洪瑞:中华民族的精神母题和文化标志.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1).


状态提示: 【关于中国龙的思考】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关于中国龙的思考】(2/2) 返回《神话传说》目录下一章:【人鱼的历史与发展】(快捷键→)

推荐阅读刺客皇妃:皇上拿命来澜山历事邪王的绝色一品妃女皇天下之月氏王朝农家小福星穿到明末当皇后皇上,请滚!东山行锦绣盛红妆闺冠太子宠姬:爱妃,往哪跑重生之再世毒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