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龙的起源
闻一多先生“龙的基调还是蛇”之说几乎得世人之公认。但文献[2]认为“闻一多先生的这个解释应该说是对后世尤其是宋代以后已成定式的龙的形象的概括,而不适用于早期的龙。”理由是在红山文化中出现的玉龙与玉猪龙与闻先生的描述相比,更具原始性,更简洁,更似单纯的蛇或猪。但我们认为这未对闻先生之说有什么冲击。远古各氏族一般均有自己的图腾,在氏族之间冲突兼并与融合中,其共同的图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合原来各自而为一,当然有些小氏族的图腾可能就没有得到这样的礼遇,否则龙会更加复杂,不只“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3]
我们认为这种龙的起源说较之其他“虹之说”(见文献[3])、神灵说、观念形态说[4]等更加合理自然,据研究早在6000年前的“濮阳龙完全具备了后世之龙的基本特征。”[3]
参考文献:
[1]王楠毓:龙:由图腾崇拜到皇权象征.安阳师专学报1999(1),108.
[2]杜金鹏、杨菊华:中国史前遗宝.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25;26.
[3]转引自刘顺安:从古代文物谈龙的产生、发展与古代文明,史学月刊,1999(3),20.
[4]万洪瑞:中华民族的精神母题和文化标志.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关于中国龙的思考】)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